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农药防治方法? 其他蔬菜

大棚蔬菜主要病虫害农药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生态防治

1 温度的调控。冬暖式大棚内较科学的温度管理为: 日出后1 h气温上升至16 ℃ ~ 18 ℃,至10:00棚内温度达到23 ℃ ~ 25 ℃;10:00 ~ 13:00气温达到28 ℃ 以上,超过30 ℃要通风降温;14:00后温度逐渐下降,盖草帘时气温降至18 ℃;上半夜16 ℃,下半夜8 ℃ ~ 10 ℃。
2 光照的调控。除了棚面采用无滴膜外,于棚内北边可张挂镀铝反光幕。3 水分的调控。可采用“双膜覆盖、膜下暗灌”、“双膜覆盖膜下滴灌”等技术,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生。
3 气体的调控。温室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过低,影响蔬菜光合作用,造成植株生长势弱,抗病能力差。因此要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以增强植株的长势和抗病性。
4 合理搭配蔬菜种类。除了搞好轮作避免重茬外,大棚和附近地块避免黄瓜、茄子、菜豆等混种,减少病虫害的交互传播。

二、生物防治
1 保护利用天敌。如瓢虫、蜘蛛、草蛉、寄生蜂、青蛙等益虫。
2 采用壁蜂授粉技术。壁蜂授粉可减少使用激素而造成的三致现象(致癌、致畸、致突变),以菌治虫。
3 应用抗生素。应用农抗武夷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
4 应用抗虫素。应用浏阳霉素、阿维菌素等。

三、物理防治
1 采用遮阳网覆盖技术。可缓解夏季高温强光暴雨及病虫害等危害,创造适宜蔬菜生长的外界环境条件。
2 采用套袋技术。套袋后阻挡了害虫病菌侵入的机会,可有效地防止害虫及多种病害的侵染和危害。另外,套袋后避免了农药与果面的直接接触,可大大的减少果实上的农药残留。
3 应用防虫网防虫。多种害虫特别是鳞翅目、鞘翅目等害虫(成虫)进不去,切断了潜入途径。同时,防虫网能缓解暴雨的冲刷和冰雹危害,减少了化学农药的用量。
4 应用频振灯杀虫。应用频振灯后害虫基数明显降低,危害减少,农药用量大大减少,同时,减少了对天敌的杀伤,这不仅有利于生态平衡,优化了环境条件,而且由于用药量的减少,使蔬菜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5 应用诱虫板诱虫。大棚内使用诱虫板,对白粉虱的防治效果达25%以上。

四、化学防治。生产上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严格掌握蔬菜收获前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合理施用农药。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把病虫害消灭在萌芽期初发生期,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农药使用上既要充分发挥农药的效力,又要尽量减少农药的副作用,使蔬菜生产中农药残留量降低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实施秧田用药,控制大田用药;实施及时用药,提高农药对害虫的杀伤力和防效;实施选治减少普治,减少用药量。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浓度配制和使用农药,掌握正确施药方法,交替用药。

一、生物源农药

  生物源农药指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和其他有害生物的农药。具体可分为;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如:BT、除虫菊素、烟碱大蒜素、性信息素、井岗霉素、农抗120、浏阳霉素、链霉素、多氧霉素、阿维菌素、芸苔素内脂、除螨素、生物碱等。

  二、矿物源农药(无机农药)

  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的总称。主要有硫制剂、铜制剂、磷化物。如硫酸铜、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磷化锌等。而毒性较大、残留较高的砷制剂、氟化物等不在本推荐范围之内。

  三、有机合成农药

  限于毒性较小、残留低、使用安全的有机全成农药。推荐经过多年应用证明使用安全的菊酯类、部分中、低毒性的有机磷、有机硫等杀虫剂、杀菌剂及部分中低毒性的二苯醚类除草剂等等。如: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乐果、敌敌畏、辛硫磷、多菌灵、百菌清、甲霜灵、粉锈宁、扑海因、甲硫菌灵、抗蚜威、禾草灵、稀杀得、禾草克、果尔、都尔等。高残留的有机氯类农药、二次中毒的氟乙酰胺、代谢物为“三致”物的乙撑硫脲等诸类农药不在推荐之列。

农业防治   

1.加强苗床管理用肥沃、疏松、无病的新床土。   

2.在蔬菜生长期及时拔除病株,摘除病叶及老叶,收菜后及时清除棚室内的枯枝烂叶、 根茬及杂草等,可有效地减少生长期及下茬蔬菜病虫害的侵染来源。   

3.开好三沟,及时排掉棚外沟内积水。   

4.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合理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