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谷子 > 谷子纹枯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谷子

谷子纹枯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谷子纹枯病症状及发病规律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秆”、“烂脚秆”、“富贵病”,为我国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我国各稻区均有分布,但以长江以南稻区发生普遍,早、中、晚稻皆可发生。我省以前发生很少,近些年来高产地区发生日趋严重。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倒伏枯死,矮秆品种受害更重,由于发生面积广、流行频率高,其所致损失往往超过稻瘟病。    
此病自苗期到抽穗后都可发生,一般以分蘖盛、末期至抽穗期发病为盛,尤以抽穗期前后发病更烈,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深入到茎秆内部引起植株倒伏。叶鞘感病后,初在近水面处或水面下生暗绿色水渍状、边缘不很清楚的小斑。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边缘褐色至深褐色,中部草黄色至灰白色,潮湿时则呈灰绿色至墨绿色,稍带湿润状。病斑多的,可数个互相融合成云纹状大斑,致叶鞘干枯,叶片也随之枯黄卷缩,提早枯死。叶片上,病斑的形状和色泽与叶鞘的基本相似。重病叶片扩展快,呈污绿色水渍状,最后枯死。剑叶叶鞘受害重时,稻株不能正常抽穗。稻穗发病则穗颈、穗轴以至颖壳等部位呈污绿色湿润状,后变灰褐色,结实不良,甚至全穗枯死。潮湿时,病部出现近白色的蛛丝状菌丝体。菌丝体匍匐于组织表面或攀缘于邻近植株之间,其中结成白色疏松的绒球状菌丝团,最后变为暗褐色的菌核,呈扁球形,似萝卜籽状。菌核靠少数菌丝联系在病部上,很易脱落。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有时还可见到一层白色粉状物(担子及担孢子)。但是担子及担孢子在自然条件下的浸染循环中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