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其他家禽 > 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及防控现状? 其他家禽

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及防控现状?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流行及防控现状

  邵华斌研究员认为我国家禽肠道细菌病具有如下的特征:①我国家禽细菌性病原种类复杂,不仅有常发肠道细菌病病原,如大肠杆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等,新发的空肠弯曲菌、产气荚膜梭菌等肠道病原菌也时有发生,难以控制;②某些细菌毒力增强、致病性增强:病禽脑内细菌分离率升高,研究发现从禽类消化道、呼吸道分离到的致病株的毒力较以前增强;③细菌血清型分布广泛,同一地区细菌优势血清型增多:不同地区的优势血清型差异很大,在同一地区不同养殖场血清型相差也较大,甚至在同一鸡场同一鸡群也可以存在多个大肠杆菌血清型;④多病原混合感染普遍;⑤继发感染严重:特别是禽白血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常导致多种细菌的继发感染,有些寄生虫病如鸡球虫病感染发生后,常继发肠道类细菌病,营养代谢病造成机体内环境失调也容易继发细菌类疾病;⑥细菌耐药性增强导致耐药谱广,药物控制越来越困难;此外地面平养、散养等新的养殖模式使得管理相对粗放,可促使肠道细菌病加剧。

  因此,需从环境控制(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引种、营养、免疫、合理用药及使用微生态制剂等综合防控家禽肠道细菌病的策略。

  二、家禽营养与肠道健康方法的探讨

  Valeria A.Torok 博士在肉鸡回、盲肠微生物区系中鉴定出与肉鸡生产性能相关的特定菌属,回肠中的唾液乳酸菌、卷曲乳酸菌和鸟乳酸菌可能与生产性能下降有关,鸭源鸡杆菌和大肠杆菌可能与肉鸡生产性能改善有关;而盲肠中的梭状芽孢杆菌和瘤胃球菌可能与肉鸡生产性能改善有关。表明肠道微生物可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健康、福利、食品安全和环境,而合理的日粮构成、科学的饲养可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

  Peter R. Ferket 教授认为,正确、合理的鸡胚给养可以促进肠道发育,改善骨骼健康,提高肉量和生产性能及增强免疫功能等。同时出壳后前3天让雏鸡尽早采食易消化的饲料,提供最优的环境卫生条件,也可以促进肠道的早期发育,增加肉鸡胸肌的生长效率。

  Krik C. Klasing 教授提出解决可疑病原体仅仅是解决家禽肠道健康问题的一部分,需通过接种疫苗,遗传措施,营养措施,包括建立优先使用营养素的机制,如为免疫系统、病原微生物和互利共生或一般共生的微生物菌落提供营养物质及重整家禽免疫系统来改善感染应激状态下的肠道健康。呙于明教授认为有利于肠道相关淋巴系统发育的营养性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均能增强家禽肠道屏障功能,改善家禽健康和生产性能。

  同时,基于全球消费者对不含抗生素产品的诉求及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国内外研究者趋于寻求可替代抗生素的产品,包括微生态制剂、酵母类产品、酶制剂、植物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其可广泛抗菌且敏感范围广泛,植物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的效果与其来源、活性组分和细菌有关。Joshua Gong 博士和Ilias Giannenas 博士分别研制出对鸡肠炎与球虫病控制效果与抗生素接近的包被精油与植物精油。而美国大豆协会韩彦明博士认为,应保证饲料原料安全、优质及提高家禽对氨基酸利用率的基础上,辅助性添加饲料添加剂来促进家禽生产性能及维护肠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