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如何识别小麦根茎部病害? 小麦

如何识别小麦根茎部病害?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根部病害主要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这几种病害的主要危害对象是小麦根茎基部,发病率高,生育期内均会感染根部病害,轻微染病植株减产率是10%~20%,重度染病可减产70%~80%,甚至会造成绝产。病害蔓延很快,在田间呈现“点-线-片”发生。多年来,小麦根部病害一直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对小麦几种根部病害的症状进行了系统观察,并制定了科学的防治方法。1症状识别1.1小麦纹枯病主要侵害小麦的茎秆、茎基部及叶鞘,是有禾谷丝核菌和立枯线核菌侵染造成的,在小麦的生育后期危害较重。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秋苗发病,首先在第一叶鞘上生成淡褐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步扩大,中央呈灰色,边缘为褐色。病症发展到后期时,叶鞘上会出现云纹状花纹,如同“花秆”,“小麦纹枯病”之名由此而来。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且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初期散生土黄色或黄褐色的...

1.小麦花叶病毒病,症状:染病后冬前不表现症状,到春季小麦返青期才出现症状,染病株在小麦4—6叶后的新叶上产生褪绿条纹,少数心叶扭曲畸形,以后褪绿条纹增加并扩散。病斑联合成长短不等、宽窄不一的不规则条斑,形似梭状,老病叶渐变黄、枯死。病株分蘖少、萎缩、根系发育不良,重病株明显矮化。2.小麦纹枯病,症状:主要发生在小麦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拔节后,症状逐渐明显。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黄褐色椭圆形或梭形病斑,以后,病部逐渐扩大,颜色变深,并向内侧发展为害茎部,重病株基部一、二节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小麦生长中期至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呈云纹状花纹。病斑无规则,严重时包围全叶鞘,使叶鞘及叶片早枯。在田间湿度大,通气性不好的条件下,病鞘与茎秆之间或病斑表面,常产生白色霉状物。在上面,初期散生土黄色或黄褐色的霉状小团,担孢子单细胞,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基部稍尖,无色。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有的时候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3.小麦全蚀,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基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中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蘖少,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有的时候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