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出生以后先剪断脐带,断脐部位用碘酒消毒,然后断齿,给仔猪固定奶头,给个体较小的仔猪吃前排的奶。注意保温,仔猪出生3天后,肌肉注射牲血素进行补铁。
1 人工助产 仔猪产出后应立即用毛巾擦净其口、鼻及全身的粘液;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挤压,用消毒剪刀在离腹部4cm处将脐带剪断,用碘酒消毒断口;剪犬齿,及早放入保温箱。如遇假死仔猪,可用双手分别握住其肩部和臀部,四支朝上,一屈一伸反复进行,直到仔猪发出叫声为止。也可在鼻部涂酒精等刺激物或针刺进行急救。
2 吃足初乳 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必须保证每头仔猪都能吃到足够多的初乳。若母猪无乳,应尽早帮助仔猪吃到寄养母猪的初乳。
3 固定奶头 在仔猪生后2-3天内,将体重小、体质弱的仔猪安排在前面,泌乳多的乳头上吃奶,而将体重较大、体质较强的仔猪安排在后面的乳头上吃奶,中等大小的仔猪可让其在中间的乳头上吃奶。
4 防寒保温,防止踩压 初生仔猪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差,特别怕冷,需采取防寒保温措施,防止遇寒冷造成冻死或因寒冷表现呆滞昏迷状态,被母猪踩死、压死。
5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 8日龄~21日龄,此阶段是仔猪生长最快的时期,生长所需营养物质主要靠母猪,因此,要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加大日粮数量,搞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猪有充足、健康的乳汁。
1、 吃足初乳
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仔猪消化功能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 保证环境温度
初生仔猪的环境最佳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并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 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 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交由其他的母猪哺育。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最好不要超过3~4天。
5、 疾病预防
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每日要细心注意观察,发现下痢时,要及时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