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獭兔生产中较常用的选种方法有几种?

獭兔生产中较常用的选种方法有几种?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獭兔的选种方法很多,目前生产中较为常用的主要有个体选择和家系选择两种。

(1)个体选择:根据獭兔本身的质量性状或数量性状,在兔群内选择优秀个体,淘汰低劣个体。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遗传力高的性状选择,因为遗传力高的性状,在兔群中个体间表现型的差异比较明显。所以,选出表现型好的个体,就能比较准确地选出遗传性能优秀的个体作为种用。就獭兔而言,选择体形大、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被毛品质好的这些性状,使用个体选择的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采用个体选择时,就要选择生长发育快、体重和体形大的个体留作种用,以期把这些优良特性遗传给后代;被毛品质方面,应选留毛色纯正、毛密、被毛平齐、枪毛量少的个体留作种用,以期不断提高被毛品质。

对不同性别的獭兔,选择时亦应有不同的侧重要求。

种母兔:要求繁殖力高,要从多产窝中选留母兔。如果连续7次拒配,连续空怀2~3次,连续4胎产活仔少于4只的母兔应该淘汰;泌乳力要高,母兔的泌乳力一般可用仔兔21日龄的窝重来衡量,21日龄窝重大说明母兔泌乳力高,切忌从患病、腹泻、杂色兔中选留种兔;另外,初生仔兔要求大小均匀,产仔大小不匀说明仔兔和母兔的健康状况不好,而且仔兔死亡率高,还会有发育不良的矮小兔。切不可从第一胎里选留种母兔,最好在2~3胎以后,这样才能对亲本繁殖的遗传性能作出准确估计。

种公兔:公兔的主要性状是繁殖力,包括性欲、受精率、产仔数、仔兔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适应性能及毛皮品质等。选种时应掌握健康、活泼、性欲强、被毛品质优良、体形大的个体。懒惰、行动迟钝、性欲不强、隐睾、单睾或睾丸一大一小的公兔都不能留作种用。

(2)家系选择:又称亲缘选择,就是以一个家系为单位,选出家系均值较高的个体留作种用。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遗传力较低的性状,如繁殖力、泌乳力和成活率等。因为遗传力低的性状,其表现型的好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只根据个体选择,准确性较差,采用家系选择法则能比较正确地反映家系的基因型,所以选择效果比较好。

家系选择的主要形式有系谱选择,同胞、半同胞测验和后裔鉴定等。

①系谱选择:“系谱”是记载祖先情况的一种资料表格。系谱选择就是根据系谱记载资料,如生产性能、生长发育等,进行分析评定的一种选择方法。根据遗传规律,对子代品质影响最大的是亲代(父母),其次是祖代、曾祖代。祖先愈远,影响愈小。因此,应用系谱选择时,只要推算到2~3代就够了,但在2~3代以内必须有正确而完善的生产记录,才能保证选择的正确性。

②同胞、半同胞测验:同胞、半同胞主要是指同父同母全同胞家系和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半同胞家系。采用同胞、半同胞测验进行家系选择所需的时间短,效果好。獭兔的利用年限较短,在较短时间内就可得出结果,优秀的种兔就可留种繁殖,所以能够缩短世代间隔,加速育种进程。进行同胞、半同胞测验时,性状的遗传力愈低,同胞、半同胞数愈多,测定效果就愈好。

③后裔鉴定:这是通过对大量后代性能的评定来判断种兔遗传性能的一种选择方法。一般多用于公兔,因为公兔的后代数量、育种影响都大于母兔。具体做法是:选择一批外形、生产性能、繁殖性能、系谱结构基本一致的母兔,饲养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每只公兔至少选配10~20只母兔,然后根据生长发育、饲料利用率、毛皮品质等性能进行综合评定。鉴定仔兔时,也可根据仔兔品质,给予一定分数,高分仔兔多,则表明公兔的种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