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黄瓜 >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黄瓜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的防治方法:

  3.1 物理防治 

  降低环境湿度,增加通风透光,对黄瓜流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定植时少盖土,露出黄瓜幼苗的蛭石面,有利于降低幼苗茎部湿度。二是苗期发病时,拉开植株周围的地膜,主要也是起降低湿度的作用。三是对已发病的棚室成株期进行药剂喷雾前,先去掉植株下部叶片,尤其去掉畦面上覆盖的叶片,减少病残体,并做到边去叶边喷雾(防止病原菌从伤口侵染)。该方法可快速减少植株下部的潮湿蒸汽上升,大大减轻植株上部病情,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植株上部能很快长出无病的新叶。

  3.2 药剂防治

  ① 定植前撒施药土。每667 m2 用77% 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1 000 g+70% 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 g(主要防治由腐皮镰孢霉侵染引起的茎内韧皮部褐色病变)+ 干细土30 kg,拌匀撒施在定植黄瓜幼苗的畦垄上。

  ② 定植时灌根。用77% 硫酸铜钙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 70% 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灌根,每穴灌0.1 kg,定植时先灌药后封埋土,隔7~10 d(天)后再灌1 次药,连灌2 次。

  ③定植后7~10 d(天)进行苗期药剂喷雾。用50% 氯溴异氰尿酸水溶性粉剂800 倍液+ 33.5% 喹啉铜可湿性粉剂750 倍液+ 40% 沃加福1 000 倍液,每隔10 d(天)喷1 次,共喷4 次。

(来源于搜狗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