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花生 > 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花生

花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花生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日期:2013-01-10 00:01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推广网 点击:837
下载文件:
花生是我县的主要油料作物,在我县花生生产上,常见花生病害有:青枯病、茎腐病、根腐病、黑霉病等,虫害有蚜虫、地下害虫等,做好花生病虫综合防治是保证我县花生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  
一、花生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1、青枯病  
又叫“青症”、“死苗”、“花生瘟”等,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为害花生的维管束,在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的顶部。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乳白色细菌液流出。感病植株表现为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7~15天。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冀花2、4、5号、鲁花14号、天府3号等适合我县种植的花生品种。轮作倒茬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与谷子轮作较为适宜,轮作期达3~5年。  
(2)药剂防治  
可用25%敌枯双配制成毒土盖种,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链霉素1200倍液浸种或灌根。  
2、茎腐病  
该病是一种暴发性病害,花生苗期病菌先侵染子叶使其腐烂,而后侵染茎基部。在茎基部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后变黑褐色,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时,主茎和侧枝基部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病斑发展后使茎基部变黑枯死。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  
(2)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或在苗期喷药,齐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开花前再喷1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喷淋茎部。  
3、根腐病  
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宜发病。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  
(2)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  
4、黑霉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病菌先侵染子叶使其变黑腐烂,继而侵染幼苗根部,潮湿时病部长出许多霉状物覆盖茎基部,茎叶失水萎蔫死亡。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可与叶面肥相结合。  
二、花生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蚜虫  
花生开花下针期是蚜虫危害的重要时期,此期蚜虫主要为害花萼管、果针,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严重影响开花下针和结果。由于蚜虫排出的大量“蜜露”而引起霉菌寄生,使植株茎叶发黑,甚至枯萎死亡。花生蚜虫除以上为害外,也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药剂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2、地下害虫  
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它们不仅危害期长,而且严重。常造成缺苗断垄,导致减产,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害虫。地下害虫常栖息在地下活动,直接为害花生的根部和果实,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合理轮作  
花生良好的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  
(2)秋季深翻  
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暴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  
(3)种子包衣  
播前用种子包衣,此方法也能有效地防止鼠害。  
(4)土壤处理  
播前整地时,用毒死蜱颗粒剂每亩1.5-2公斤均匀撒在田面,浅翻入土或将毒死蜱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之后播种;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作为基肥使用。  
(5)灌根  
6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3公斤,加细土15-20公斤撒于花生根部,浅锄入土。也可用50%辛硫磷颗粒剂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

一、花生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1、青枯病  
又叫“青症”、“死苗”、“花生瘟”等,是一种土壤传播的细菌性病害。为害花生的维管束,在短期内能使大量植株迅速枯死。花生青枯病从苗期至收获的整个生育期间均可发生,一般多在开花前后开始发病,盛花期为发病盛期。病菌主要侵染根部,使根端变色软腐,维管束组织变为深褐色,并自下而上扩展到植株的顶部。将病部横切后,用手挤压,可见浑浊乳白色细菌液流出。感病植株表现为自上而下失水萎蔫,叶色暗淡,但仍呈绿色。植株从感病到枯死需7~15天。  
(1)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冀花2、4、5号、鲁花14号、天府3号等适合我县种植的花生品种。轮作倒茬可有效地控制青枯病的发生,与谷子轮作较为适宜,轮作期达3~5年。  
(2)药剂防治  
可用25%敌枯双配制成毒土盖种,或用1000倍液灌根;或用链霉素1200倍液浸种或灌根。  
2、茎腐病  
该病是一种暴发性病害,花生苗期病菌先侵染子叶使其腐烂,而后侵染茎基部。在茎基部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后变黑褐色,严重时植株萎蔫枯死;成株期发病时,主茎和侧枝基部产生水渍状黄褐色斑,病斑发展后使茎基部变黑枯死。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倒茬,避免连作。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  
(2)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或在苗期喷药,齐苗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开花前再喷1次,或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喷淋茎部。  
3、根腐病  
该病在花生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感病植株矮小,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干枯脱落,主根外皮变黑腐烂,直到整株死亡。该病主要靠雨水和田间传播。苗期田间积水,地温低或播种过早、过深,均宜发病。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整地改土,增施腐熟的有机肥,防涝排水,加强田间管理。  
(2)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拌种。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喷雾防治。  
4、黑霉病  
该病主要发生在花生生长前期,病菌先侵染子叶使其变黑腐烂,继而侵染幼苗根部,潮湿时病部长出许多霉状物覆盖茎基部,茎叶失水萎蔫死亡。  
(1)农业防治  
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叶面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3次,可与叶面肥相结合。  
二、花生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1、蚜虫  
花生开花下针期是蚜虫危害的重要时期,此期蚜虫主要为害花萼管、果针,使花生植株矮小,叶片卷缩,严重影响开花下针和结果。由于蚜虫排出的大量“蜜露”而引起霉菌寄生,使植株茎叶发黑,甚至枯萎死亡。花生蚜虫除以上为害外,也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药剂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喷雾。  
2、地下害虫  
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蛴螬。它们不仅危害期长,而且严重。常造成缺苗断垄,导致减产,是目前影响花生产量的主要害虫。地下害虫常栖息在地下活动,直接为害花生的根部和果实,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1)合理轮作  
花生良好的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  
(2)秋季深翻  
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暴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  
(3)种子包衣  
播前用种子包衣,此方法也能有效地防止鼠害。  
(4)土壤处理  
播前整地时,用毒死蜱颗粒剂每亩1.5-2公斤均匀撒在田面,浅翻入土或将毒死蜱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之后播种;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作为基肥使用。  
(5)灌根  
6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用辛硫磷颗粒剂每亩2-3公斤,加细土15-20公斤撒于花生根部,浅锄入土。也可用50%辛硫磷颗粒剂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  

1、花生病害。花生常见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等。

(1)茎腐病。苗期子叶黑褐色,干腐状,后沿叶柄扩展到茎基部成黄褐色水浸状病斑,最后成黑褐色腐烂,后期发病,先在茎基部或主侧枝处生水浸状病斑、黄褐色后为黑褐色,地上部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茎腐病主要以种子带菌为主,连作病重,因此应实行合理轮作,种子贮藏前要充分晒干,播前要进行晒种、选种,不用霉变、质量差的种子,做好种子消毒,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0.2%进行药剂拌种;当病墩率达到5%时,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喷淋茎部。

(2)根腐病。茎基部水浸状,黄褐色,植株较矮,叶片自下向上干枯,主侧根变褐腐烂,后期只剩褐色干缩的主根。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严格选种、晒种,用50%多菌灵按种子量的0.2%拌种,发病初期病株率达到5%时用多菌灵800倍液全田喷雾。

(3)叶斑病(主要包括褐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病斑圆形、暗褐色,较大,病斑外缘有黄色晕圈,后期有灰色霉状物;黑斑病病斑圆形、黑褐色,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比褐斑病小。

防治方法: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高温多雨的7、8月份是防治叶斑病的重点时期,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10%时,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4)花生锈病。底叶最先开始发生,叶片产生黄色疱斑,小形,周围有很窄的黄色晕圈,表皮裂开后散出铁锈色粉末,严重时叶片发黄,干枯脱落。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20%粉锈宁500倍液全田喷雾。

2、花生虫害。花生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地老虎和蛴螬。

(1)蚜虫。蚜虫不仅吸食花生汁液,也是传播病毒的主要媒介。防治花生蚜虫必须立足早字,当每墩达到10头时,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防治即可。

(2)地老虎、蛴螬。地老虎和蛴螬是地下害虫,不仅为害期长而且为害严重,常造成缺苗断垄现象,因地下害虫常在地下活动,隐蔽性强,防治困难,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

合理轮作:花生良好前茬是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避免重茬、迎茬。

秋季深翻:秋季深翻可将害虫翻至地面,使其曝晒而死或被鸟雀啄食,减少虫源。

种子包衣:播前用种衣剂包衣,此方法也能有效地防止鼠害。

土壤处理:播前整地时,每公顷用3%甲拌磷颗粒剂22.5~30公斤均匀撒施于田面,浅翻入土;或将甲拌磷颗粒剂撒于播种沟内,之后播种;也可将杀虫剂拌入有机肥内做基肥施用。

防治幼虫:6月下旬和7月下旬在金龟子孵化盛期和幼龄期每公顷用辛硫磷颗粒剂35~45公斤加细土250~300公斤撒在花生根际,浅锄入土。也可用50%辛硫磷或90%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