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大豆 > 大豆包囊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要点是什么? 大豆

大豆包囊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要点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该病系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大豆胞囊线虫以卵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春季温度在16°以上,卵发育孵化出2龄雌性幼虫,从寄主幼虫根毛侵入,在幼虫根皮层内营寄生生活,经4次脱皮发育为雌成虫。雌成虫身体膨大后突破寄主根部的表皮,虫体大部分露出体外,仅用口器吸着在大豆根上,即根上所见小米粒大小的白色球状物。发育成熟并露出体外的雌虫与土壤中的雄虫进行交尾,完成1代的发育过程。当遇到秋季环境不适合时包被卵的卵囊外膜变硬即线虫胞囊。线虫在土壤中仅能作短距离的移动,活动范围很小。线虫的传播,在田间主要是农业机械作业,如耕翻播种、中耕培土、收割等将病区土壤传入无病区。其次是灌、排水以及大风对土壤风蚀引起沙、尘飞扬等。此外,黏附在种子上的胞囊(泥花脸豆)或种子中混有含线虫胞囊的土粒、土块,可作远距离传播。近些年中国开展的跨乡、跨县、跨省(自治区)远距离机械作业(种、管、收)也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防治要点

1、选用适合当地的抗病品种。

2、与禾本科植物实行轮作,可基本消灭这一病害。

3、对于无病田,应严禁经虫的传入。通过种子检验,严防与杜绝机械作业等传播线虫。

4、加强营养,提高抗病性。施足基肥和种肥,早施追肥与叶面肥。

5、化学药剂防治:

①种衣剂拌种,一般含有呋喃丹成分。

②土壤施药,3%呋喃丹颗粒处理土壤。一般每公顷呋喃丹颗粒剂150-180千克。

6、生物防治 大豆保根菌剂每公顷所需大豆种子用液1500-2250ml拌种,以高剂量防效更好。也可每公顷1050千克与种肥混施。另外用豆丰1号生防颗粒剂,每公顷75-150千克,与种肥混施。

此病系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大豆胞囊线虫以卵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春季温度在16°以上,卵发育孵化出2龄雌性幼虫,从寄主幼虫根毛侵入,在幼虫根皮层内营寄生生活,经4次脱皮发育为雌成虫。雌成虫身体膨大后突破寄主根部的表皮,虫体大部分露出体外,仅用口器吸着在大豆根上,即根上所见小米粒大小的白色球状物。发育成熟并露出体外的雌虫与土壤中的雄虫进行交尾,完成1代的发育过程。当遇到秋季环境不适合时包被卵的卵囊外膜变硬即线虫胞囊。线虫在土壤中仅能作短距离的移动,活动范围很小。线虫的传播,在田间主要是农业机械作业,如耕翻播种、中耕培土、收割等将病区土壤传入无病区。其次是灌、排水以及大风对土壤风蚀引起沙、尘飞扬等。此外,黏附在种子上的胞囊(泥花脸豆)或种子中混有含线虫胞囊的土粒、土块,可作远距离传播。近些年中国开展的跨乡、跨县、跨省(自治区)远距离机械作业(种、管、收)也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