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鸡场消毒
孵化厂要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尤其是种蛋入孵前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同时,养鸡场也应加强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把病带入鸡场,一旦发生本病,及时处理病鸡,并进行彻底消毒。消毒可选用以下药物和方法,喷洒0.2%过氧乙酸,或2%次氯酸钠、5%漂白粉、5%福尔马林、也可用福尔马林熏蒸。门前消毒池宜用2%的戌二醛溶液,每2~3周换一次,也可用1/60的菌毒净,每周换一次。还要尽量减少人员、车辆出入,以防引起疾病传播。
二、改进免疫程序
由于很多养鸡专业户和养鸡场一直沿用鸡法氏囊病的免疫程序(14日龄,鸡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每只鸡1羽份饮水;24日龄,鸡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每只鸡2羽份饮水;40日龄,鸡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每只鸡2羽份饮水)进行免疫,仍不能控制该病的发生,甚至发病率达100%,并且多发生于30日龄左右,死亡率在10%~25%之间,严重者死亡率达60%以上,死亡率高者多呈急性经过,发病前三天死亡率最高,来不及治
疗,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实践证明:上述免疫程序对鸡群失去了免疫效果,急需改进。
通过反复研究、改进和试验,将鸡法氏囊病的免疫程序改为:四次免疫加一次高免蛋黄注射,即:6日龄,鸡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每只鸡1羽份饮水;14日龄,鸡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每只鸡2羽份饮水;24日龄,鸡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每只鸡2羽份饮水;25~26日龄,鸡群全部肌肉注射高免蛋黄每只鸡1毫升;40日龄,鸡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每只鸡2羽份饮水,可以有效防止鸡法氏囊病的发生。
三、处理发病鸡群
鸡群发生IBD时,应首先将病鸡隔离,对发病的鸡舍、鸡群、场地、用具等用0.3%过氧乙酸或者2%烧碱喷洒一遍。在育雏阶段如发生本病,应注意提高育雏舍的温度,以尽可能地减少雏鸡死亡率。同时降低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提高维生素含量,时间可持续5~7天。对发病鸡群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紧急接种,这对减少死亡很重要。饮水中添加5%糖、0.1%盐或医用板兰根冲剂,每20~25羽15克,能防止雏鸡脱水。在发病期间无细菌感染时,千万不要轻易使用抗生素预防,更不能使用磺胺类药物。即使有其它细菌病,也应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投喂。发病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如需接种疫苗、断喙、调整鸡群等,应推迟进行。对处于发病初期的病鸡,可使用传染性法氏囊病高免蛋黄液注射,能迅速减轻症状。有条件的在7~10天后,再次接种法氏囊弱毒苗,可大大降低死亡率。
科学选择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由于vvIBDV具有很强的致病性,能中和较高水平的母源抗体,给vvIBDV的免疫预防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提高免疫效果,应加强免疫监测,了解鸡群抗体动态,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由于弱毒活疫苗难以抵抗vvIBDV的感染,故选用免疫原性好的中等毒力疫苗,增加接种剂量,于2周龄~3周龄进行首免,并经2次~3次重复免疫接种,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法氏囊组织灭活油佐剂疫苗单独或与活疫苗联合使用,在7日龄~14日龄时免疫接种,也是控制商品肉鸡vvIBDV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种鸡而言,囊源苗可使子代的母源抗体比较一致,离散度小,适时接种疫苗后,鸡群可整齐地产生主动免疫力。推荐免疫程序如下:对无母抗雏鸡可在5日龄~8日龄、15日龄~18日龄、25日龄~30日龄进行弱、中、中强活苗免疫;有母源抗体的雏鸡可在12日龄~14日龄、20日龄~25日龄进行中、中强两次活苗免疫。种鸡应在18周龄~20周龄及40周龄~42周龄进行二次油乳剂灭活苗(囊源苗)免疫,确保母源抗体高而整齐。
加强环境消毒,控制野毒的早期感染
实施有效的消毒手段,防止野毒的早期感染,使鸡群尽早建立主动免疫力,是控制vvIBDV感染的重要措施。IBDV在环境中极为稳定,要制定严格的消毒措施。进雏前,选择优良消毒剂,必须对鸡舍、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扫、冲洗、粉刷,尤其注意墙角、死角的消毒,然后使用2%火碱、0.2%次氯酸钠、0.2%过氧乙酸、5%福尔马林等消毒药物喷洒处理,最后再用福尔马林熏蒸(每立方米40毫升);进雏后,要定期带鸡消毒,至少2天~3天一次,最好选择2种~3种含有不同有效成分的消毒剂交替使用。另外,要考虑消毒剂对鸡是否产生应激,是否无毒、无味、无刺激性、无腐蚀性。建议选用瑞普公司的“欧福—sp2000”或碘制剂等,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
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提高鸡抗病能力是控制IBD的有效措施。在防治vvIBDV时,要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补充多种维生素,特别要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C。建议使用瑞普公司的“维金100”、“维博100”或“速能维他”;发病后,应在饮水中加入5%的糖和0.1%的盐,防止鸡脱水。
上一篇: 灭活疫苗能否在0℃以下温度保存?为什么?
下一篇: 拖拉机在冬季和夏季使用的柴油规格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