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地制宜选择品种1、根据本地气候条件,选择比当地主栽品种生育期长10—15天的品种,或比本地积温多150℃优良品种。2、要选择抗逆性强,幼苗期耐低温且抗病性强的品种。3、要选择高产,质佳的优良玉米品种。二、正确掌握育苗方法,育好苗,育壮苗1、营养钵育苗 要把握营养土的配制,用40—50%腐熟农家肥,50—60%的肥沃细土,再加上少量磷酸二铵或尿素,加水适量,混匀后手工或机械做成高6—8厘米,直径6厘米,中间留一播种孔的圆形钵。2、水育苗 在育苗盘内铺四层卫生纸浇水至湿润后,把事先催芽后的种子按一定距离摆在盘中,为防止水份蒸发,在种子上浮盖一层0.5厘米厚的干杨树叶。无论采用那种育苗方法,都要加强苗床(盘)管理,严格控制水份和温度。春季气温低,苗床要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或半地下式苗床,并要加盖好塑料薄膜。这样,才能育出好苗和壮苗。三、要在最佳叶龄时移栽1、最佳叶龄 一般移栽时的叶龄 3.5—4.5片叶为宜,即三叶一心或四叶一心。要与所采用的品种及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若叶龄大移栽会造成缓苗慢,并影响到玉米穗分化而导致减产。2、移栽方法 移栽前必须进行炼苗两天,使幼苗适应大田气候。移栽时,先刨埯,并尽快浇水,尔后移栽。 3、田间管理 移栽后,要及时松土,促进新根生长,及早追肥,为玉米拔节和幼穗分化创造条件
玉米育苗关键技术
玉米育苗移栽技术的优点:一是可适时移栽、解决两季茬口矛盾造成的节令偏紧问题;二可蹲苗,提高苗的质量;三能保证亩株数、达全苗壮苗;四能做到定向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五可节省种子30%~50%。
1、选用良种:
以适合本地种植的杂交良种为主
2、育苗地点选择:
育苗地的选择必须以水窑、库塘、水池、水井及自然水附近育苗为好,有利于播种后一次性齐苗及有足够的保苗水。 选择背风向阳,背风是有利于增温、保墒,有利幼苗健壮生长。
3、苗床培肥:苗床地一般选择在土壤肥沃、蔬松、水源方便、离种植玉米较近的田(地)块上,一般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普钙30—40公斤,硫酸钾5—8公斤,硫酸锌2—2.5公斤混均匀施于墒面并用鳃头浅锄入土,以免烧芽、烧苗现象出现。注苗床要在育苗前一周准备好。
4、育苗方式:
采用散子育苗,在平整墒面后,浇透苗床水,要求在15cm的土层内吸透水,待墒面无积水时可下种。播种密度掌握在 5cm 左右播一粒种,做到均匀下种,均匀复盖营养土,再在墒面上复盖稻草或松毛,然后浇水加盖地膜。
5、适时播种:
育 苗播种时间要以大田移栽时间相桁接,育苗过早苗龄大,移栽后生长不好,影响产量;育苗过迟,又达不到提早节龄的目的。因此,适期播种,应根据移栽时间,确 定育苗播种时间。我县一般在4月中下旬育苗,4月底—5月初移载,最佳移栽叶龄控制在2.5—3.0叶期,移栽后及时浇透水。
6、苗床管理:
苗 床管理主要是控制温度和湿度。出苗前至二叶期:重点是保温,膜内温度通常控制在20-25℃,若超过30℃,要揭开膜的两端通风降温;膜内湿度掌握泥土不 发白,如苗床表土发白,要揭膜浇水,并及时盖严,常保持土壤湿润。二叶期至炼苗前,重点是防止幼苗徒长,控制床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并经常喷水保持 土壤湿润。移栽前7天左右,中午打开两头簿膜进行炼苗,下午关闭簿膜。移栽前一天浇足水,以利取苗。
7、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苗龄一般以2叶一心期至3叶一心期为宜,最迟不要超过4叶一心期,移栽的关键是保护根系,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移栽时按苗大小、强弱分级,分片移 栽,并实行定向移栽,南北开沟,东西定向,叶片与行向垂直,移栽深度以齐茎上绿白分界处为佳。栽后随即浇定根水,使根土自然紧密,并覆盖地膜,以减少蒸 发。缓苗后,再浇一次返青水,并及早追提苗肥,促使发根壮苗。 移栽密度 宽窄行定植,大行0.8米,小行0.4米,株距0.25米,保证每亩株数4400株。 8、大田管理:移栽成活后,大田间管理以肥为主,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需肥的特点,采用早施苗肥,中攻穗,后补粒的施肥技术,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的关键措 施。(1)、配方施肥 :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普钙50千克、10千克尿素、硫酸钾10公斤(或N:P:K=10:10:5的复合肥50千克)作底肥玉米6-7叶时期每 亩施10-15千尿素作提苗肥;大喇叭口期亩追30千克尿素作攻苞肥;粒肥酌施,一般在抽雄后亩追施尿素5千克,以保证籽粒发育的需要。(2)、病虫害防 治 :根据各生育时期认真抓好地下害虫、蚜虫、玉米螟、粘虫、灰斑病、大、小斑病等的综合防治。
1、选用良种:
以适合本地种植的杂交良种为主
2、育苗地点选择:
育苗地的选择必须以水窑、库塘、水池、水井及自然水附近育苗为好,有利于播种后一次性齐苗及有足够的保苗水。 选择背风向阳,背风是有利于增温、保墒,有利幼苗健壮生长。
3、苗床培肥:苗床地一般选择在土壤肥沃、蔬松、水源方便、离种植玉米较近的田(地)块上,一般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普钙30—40公斤,硫酸钾5—8公斤,硫酸锌2—2.5公斤混均匀施于墒面并用鳃头浅锄入土,以免烧芽、烧苗现象出现。注苗床要在育苗前一周准备好。
4、育苗方式:
采用散子育苗,在平整墒面后,浇透苗床水,要求在15cm的土层内吸透水,待墒面无积水时可下种。播种密度掌握在 5cm 左右播一粒种,做到均匀下种,均匀复盖营养土,再在墒面上复盖稻草或松毛,然后浇水加盖地膜。
5、适时播种:
育 苗播种时间要以大田移栽时间相桁接,育苗过早苗龄大,移栽后生长不好,影响产量;育苗过迟,又达不到提早节龄的目的。因此,适期播种,应根据移栽时间,确 定育苗播种时间。我县一般在4月中下旬育苗,4月底—5月初移载,最佳移栽叶龄控制在2.5—3.0叶期,移栽后及时浇透水。
6、苗床管理:
苗 床管理主要是控制温度和湿度。出苗前至二叶期:重点是保温,膜内温度通常控制在20-25℃,若超过30℃,要揭开膜的两端通风降温;膜内湿度掌握泥土不 发白,如苗床表土发白,要揭膜浇水,并及时盖严,常保持土壤湿润。二叶期至炼苗前,重点是防止幼苗徒长,控制床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并经常喷水保持 土壤湿润。移栽前7天左右,中午打开两头簿膜进行炼苗,下午关闭簿膜。移栽前一天浇足水,以利取苗。
7、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移栽苗龄一般以2叶一心期至3叶一心期为宜,最迟不要超过4叶一心期,移栽的关键是保护根系,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移栽时按苗大小、强弱分级,分片移 栽,并实行定向移栽,南北开沟,东西定向,叶片与行向垂直,移栽深度以齐茎上绿白分界处为佳。栽后随即浇定根水,使根土自然紧密,并覆盖地膜,以减少蒸 发。缓苗后,再浇一次返青水,并及早追提苗肥,促使发根壮苗。 移栽密度 宽窄行定植,大行0.8米,小行0.4米,株距0.25米,保证每亩株数4400株。 8、大田管理:移栽成活后,大田间管理以肥为主,根据玉米不同生育期需肥的特点,采用早施苗肥,中攻穗,后补粒的施肥技术,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的关键措 施。(1)、配方施肥 :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千克,普钙50千克、10千克尿素、硫酸钾10公斤(或N:P:K=10:10:5的复合肥50千克)作底肥玉米6-7叶时期每 亩施10-15千尿素作提苗肥;大喇叭口期亩追30千克尿素作攻苞肥;粒肥酌施,一般在抽雄后亩追施尿素5千克,以保证籽粒发育的需要。(2)、病虫害防 治 :根据各生育时期认真抓好地下害虫、蚜虫、玉米螟、粘虫、灰斑病、大、小斑病等的综合防治。
上一篇: 花生的需肥量如何计算?
下一篇: 核桃枝枯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