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害虫亚洲玉米螟、棉铃虫的识别与防治?
答:
亚洲玉米螟幼虫背部黄白色至淡红褐色,背线明显,两侧有较模糊的暗褐色亚背线,初孵幼虫群聚取食心叶叶肉, 留下白色薄膜状表皮,呈花叶状;幼虫蛀食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
棉铃虫幼虫体色变化很大,从黄白色到黑褐色大致可分9种类型,以绿色及红褐色为主,取食心叶可造成虫孔,较玉米螟为害的虫孔粗大,边缘不整齐,常见粒状粪便
防治措施:用3%广灭丹颗粒剂、0.1%、0.15%氟氯氰颗粒剂、14%毒死蜱颗粒剂、3%丁硫克百威颗粒剂、3%辛硫磷颗粒剂、Bt制剂、白僵菌制剂等颗粒剂撒入玉米喇叭口内点心。在幼虫三龄前叶面喷洒2.5%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 倍液、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75%拉维因3000倍液等药剂喷雾。在玉米螟、棉铃虫卵期,释放赤眼蜂2 ~3 次,每亩释放1 万~2 万头。利用性诱剂或杀虫灯诱杀成虫。
上一篇: 养好母猪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