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如何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 其他水产

如何降低海上筏式养鲍死亡率?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具体措施如下:

1.增大筏架间距或笼距

2.降低笼中鲍苗数量 根据海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养殖生物的容纳量,实行健康养殖。可以参照鲍附着面积占附着基面积的1/3即可,并可根据海区情况、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适当加以调整。

三、投喂优质饵料

在海上筏养鲍过程中,既可投喂配合饵料,又可投喂新鲜的海带、裙带菜、石莼、鼠尾藻等,特别是到了每年的7、8、9月份正是鲍喜食的新鲜藻类海带、裙带菜匮乏之时,此时改投海藻较为适宜。具体地说鲍生长的每个时期都存在着饵料转换阶段,不同的时期辅以最佳饵料,可以提高鲍的成活率、降低病害所引起的死亡。壳长1.2厘米的鲍应该投喂鼠尾藻的磨碎物、底栖硅藻、人工配合饵料等,以促使鲍营养全面,体质增强,抗病力加大。壳长2厘米以后的鲍,应以底栖硅藻及大型嫩的海藻为主食,最喜食嫩海带、裙带菜。投喂饵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有嫩的不投喂老的,有新鲜的不投喂淡干及盐干的,有采捕时间短的不喂时间较长变质的及污染的,有鲍喜食的海带、裙带菜不投喂其他的品种。通过控制饵料的品种及新鲜度,提高生长速度、增强体质、增加抗病力,使鲍始终处于最佳摄食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养殖成活率的目的。

四、严格细化管理

筏式养鲍是高投入、高产出、风险大的行业。每一个环节的操作都应严抓细管,每个步骤都要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1.鲍的选择 应选择远缘杂交鲍苗,大小均匀,活力强,无缺损,颜色正常。

2.运输 宜短途运输。由于种苗个体较小,耐干能力差,运输时间最好控制在3小时~5小时之内,若运输时间较长,或者个体太小,运输时间最好能每隔1小时左右喷淋一次新鲜海水,淋水后容器底部的积水必须及时排掉,以保证运输成活率。

3.分苗及清除鲍壳上的附着物时,要在养殖船上进行。鲍苗在来回运输途中保持湿润,最好用湿帘遮盖,避免强光照射和风吹干露,要备有专用工具,轻轻刮擦,以免损伤。为防止冬天将鲍苗冻坏,要建有暖棚,夏天为防止鲍苗晒伤,要有遮阳棚。分苗及清除杂物要尽可能地缩短鲍苗离水时间,以保证成活率。

4.鲍笼外的网衣要定期更换,以免透水性差,影响鲍活动及生长,致使鲍瘦弱死亡。特别是养殖的水层要适度控制,以避开牡蛎、贻贝等附着性贝类的产卵附着时期。

5.夏季的高温季节及严寒的冬季要及时调节水层并尽可能少动鲍,以免影响其摄食及休息,从而使体质下降,易染病,成活率降低。

6.建立化验检测、检疫设施。从小苗开始,记录各个时期水温、盐度、透明度、氨氮、pH值、疫情等对鲍生长、成活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生产档案,做好生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不利的影响降至最低点。

7.层层签定责任状,将生产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使每一个养殖者的工资、奖金与鲍生长的规格、成活率挂钩,调动生产管理者的积极性,加强工作责任感,使每一个技术措施都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