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规律
在北方气温较低的地区,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卵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或以菌丝体在采种株或存贮窖甘蓝上越冬。冬季南方温暖种植区病菌可在田间终年危害,越冬问题基本不存在。翌年春天环境条件适宜时,卵孢子即可萌发芽管进行侵染,被侵染寄主发病后在病斑处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可随气流、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传播到新寄主上后从气孔或伤口等处侵入形成再侵染。除气流传播及雨水传播,该菌还可通过种子带菌进行传播。
甘蓝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管理等均有关系,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气候条件,尤其是温度和湿度。孢子囊和卵孢子萌发的最佳温度范围为8~14℃,最高25℃,最低3℃。侵入寄主的最适温度为16℃,菌丝体扩展的最适温度为18~24℃,高湿有利于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和侵入。
气温在14~18℃,相对湿度高于80%,日夜温差过大或天气时冷时热有利于病害发展。田间湿度过大、多雨高湿、晚上结露或多雾,病害发展传播速度快。
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的土地,因为病原菌在土壤中积累,病害发生早且发病重。基肥施用过少,或生长期施肥不及时容易引起植株营养缺乏,抗病力降低。过多施用氮肥、通风不良、排水不良或过分密植的土地,株间湿度大发病重。
上一篇: 莴笋霜霉病有什么样的侵染特征?
下一篇: 玉米适时早播有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