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油菜籽 > 如何识别和防治油菜霜霉病? 油菜籽

如何识别和防治油菜霜霉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油菜霜霉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其中,保护地种植的为害比较严重,是油菜最主要的病害。
  一、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幼苗被害,开始在子叶背面出现淡黄色斑,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白色的霉层,严重时,幼苗叶变黄枯死。成株期被害,叶子背面产生浅绿色斑,后来变成黄色至黄褐色,病斑扩展因受到叶脉限制而成多角形,湿度大时,叶子背面有白色的霉层,为害严重时,病斑迅速发展连成片,致使叶片变黄枯死。
  识别要点: 叶子正面病斑为黄色至黄褐色,呈多角形;潮湿时,叶子背面长有白色的霉层。
二、防治技术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改善栽培措施 如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科学浇水,防止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及时清洁田园,把病叶、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3.采用农药拌种、烟熏防治、粉尘防治及喷药液防治等化学农药防治技术。

油菜霜霉病是中国各油菜区重要病害,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受害重。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 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 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症状:春油菜区发病少且轻。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油菜霜霉病花梗呈龙头拐状。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叶片染病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如中双4号、两优586、秦油2号、白油1号、青油2号、沪油3号、新油8号、新油9号、蓉油3号、江盐1号、涂油4号等。提倡种植甘蓝型油菜或浠水白等抗病的白菜型油菜。

(2)提倡与大小麦等禾本科作物进行2年轮作,可大大减少土壤中卵孢子数量,降低菌源。

(3)用种子重量1%的35%瑞毒霉或甲霜灵拌种。

(4)加强田间管理,做到适期播种,不宜过早。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品种特性,确定合理密度。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提高抗病力。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和淹苗。

(5)重点防治旱地栽培的白菜型油菜,一般在3月上旬抽薹期,调查病情扩展情况,当病株率达20%以上时,开始喷洒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6%露克星悬浮剂600~7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百菌清悬乳剂(顺天星1号)600倍液(北京顺义农药厂),每667m2喷对好的药液60~70L,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在霜霉病、白斑病混发地区,可选用40%霜疫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加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在霜霉病、黑斑病混发地区,可选用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加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9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兼防两病效果优异。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72%杜邦克露、72%克霜氰、72%霜脲锰锌或72%霜霸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提倡施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防治农药:甲霜灵、百菌清、霜霉威、恶霜·锰锌、甲霜灵·锰锌、乙铝·锰锌、多菌灵、三乙膦酸铝、异菌脲、代森锰锌、霜脲·锰锌、霜脲·氰霜、烯酰·锰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