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冻害发生的原因? 其他禾谷类

冻害发生的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果树冬季发生冻害的原因与对策

  1 冻害发生的原因

  2003年春季观察,冻害加重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果树去年冬季低温来的早,11月份突然降到—10℃左右。由于果树叶片还没有完全脱落,生理生长还没有完全停止,营养回流在继续,而突然的低温,破坏了果树的正常生长的规律,造成树干组织对温度最敏感区域——生物膜的破坏,植物组织也因此冻伤。二是持续的低温也易使果树到低温的危害。三是果树停长晚是导致冻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在秋季果树生长后期,如果仍然大量使用促进生长的叶面肥或激素,极易导致冬季低温来临前,果树还没停长,枝知发育不充实,抵抗低温危害能力显著下降,遭低温危害的程度就相对加重。

  2 冻害的防措施

  2.1加强树林保护 冬季来临前一是采用根颈培土的方法防止冻害。二是采用树“白的方法,防止冻害的发生。三是在秋季果树落时后冬季来临前、年果树发前应用100倍“果康宝”喷枝,对防冬季低温冻害效果常显著。“果康宝”内含高分子保护膜,喷到树体上,能形成一层杀菌药膜与树皮牢固结合,不但对树体起封闭保护用用,而且可进行缓杀菌。经过两年的大田试验,效果常可靠。

  2.2桥接 对发生冻害的果树,可利用萌发的根蘖苗,于春季对遭到冻害的树进行桥接。

  2.3科学栽培管理 秋季果树生长的后期,尽量避免使用促进生长的物质,使新生枝条及时封顶,提高抵抗低温的能力。合理整形修剪,调理果园通风透光,充实枝条发育质量。科学施肥,壮树增产,及时防治病虫害,增强抗逆能力。对到冻害的果树,一是不要刮树干,防止风干失水坏死。二是要及时加大肥水管理,促进生长。

冬季冻害是小麦越冬期间由于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制约:一是极端最低温度,二是低温持续时间,三是冷暖骤变的剧烈程度。发生小麦冬季冻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品种原因和播期。  
小麦各类品种播种后需要通过春化发育阶段才能拔节抽穗。根据通过小麦春化阶段所需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可分为:冬性品种,在0~3℃、35天以上;半冬性品种0~7℃、15~35天;春性品种0~12℃、5~15天。通过春化阶段之后的小麦抗寒性会大大降低。在生产中要求冬性品种适期内先播,春性品种或半冬性品种适期内后播,就是避免春性或半冬性品种播种过早,冬前通过春化阶段而丧失抗寒性。我县种植的小麦品种均为半冬性品种,如果播种过早,容易形成旺苗,即主茎叶片超过7片叶,抗寒性就会降低,冻害加重。  
2、气候因素。秋冬季节,气温逐渐降低,可以使小麦受到抗寒锻炼,抗寒性增强。如果在气温较高的天气情况下,突然降温至 0℃ 以下,麦苗达不到壮苗标准,养分积累储备不足,抗寒锻炼不充分,会使小麦遭受冻害。如 2009年11月2日 降雪,温度突降,低温持续时间长,极端气温低,导致小麦冻害。今秋种麦后气温较低,并缓慢降温,炼苗时间较长,抗寒性提高。  
3、播量。播种量过大、底施氮肥过多的地块冻害严重。播种量过大的麦田,麦苗簇集在一起,蹿高旺长,麦苗细长;底施氮肥过多的地块,氮肥催得麦苗叶长、株高,旺而不壮。旺长的麦田小麦体内积累与贮存的糖分少,抗寒性降低,容易遭受冻害。  
4、整地质量。秸秆粉碎不细,抛洒不匀。整地粗放,擦耙后没有镇压,土壤不踏实,跑风露根或小麦种在秸秆上,造成冻害。  
5、播种深度。播种过浅,不耐旱不耐寒,分蘖节处在干土层中;播种过深,相当于晚播,麦苗弱,素质差,难于形成壮苗。播种过深或过浅都容易遭受冻害。  
6、封冻水。如果是抢墒播种、整地质量差、播后没有镇压、播后降水又少的地块,不浇封冻水容易发生冻害。而浇冻水时间不及时也容易发生冻害,浇水过早,地表容易龟裂,跑风断根;浇水过晚,地面结冰,水不能完全渗下,起不到浇冻水的作用

一是天气太冷,二是自身抗冻力差,三是后天长势及气候影响。

与品种抗寒、极端气候、保温措施、水肥管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