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豆类作物 > 其他豆类 > 大豆根腐病的症状? 其他豆类

大豆根腐病的症状?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大豆根腐病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不同的病原菌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症状不同。镰刀菌(Fusarium sp)危害大豆时,根部从根尖开始变色,水浸状,主根下半部先出现褐色条斑,以后逐渐扩大,表皮及皮层变黑腐烂,严重时主根下半部烂掉。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变黄,植株矮化,结荚少,严重时植株死亡。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症状,自种子出芽即可发病,引起烂种,出苗后几天出现立枯病状,幼苗茎基部及地表下的根部出现坏死斑。病斑初始褐色、暗褐色或红色,以后病斑扩大引起茎环割。茎及主根髓部变色,病株生长减弱,生长中期出现猝到或死亡,病株结荚少。马汇泉研究表明,镰刀菌引起大豆根部产生黑褐色病斑,病斑多为长条形,不凹陷,病斑两端有延伸坏死线。立枯丝核菌引起大豆根部产生褐色至红褐色病斑,病斑呈不规则形,常连片形成,病斑凹陷。

主要发生在大豆根部,幼苗或成株均染病。

初期茎基部或胚根表皮出现淡红褐色不规则的小斑,后变红褐色凹陷坏死斑,绕根茎扩展致根皮枯死,受害株根系不发达,根瘤少、地上部矮小瘦弱,叶色淡绿,分枝、结荚明显减少。

大豆根腐病 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大豆幼苗期,幼苗茎基部病斑初为褐色点状,扩大后呈菱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大斑,病重时病斑呈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根部病斑初期亦呈点状,扩大后为红褐色或黑褐色,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重病株的主根和须根腐烂,造成秃根。病株地上部生育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而色淡,严重时干枯而死。在成株期,病株根部产生褐斑,形不规则,大小不一,病患部不生须根,地上部较健株瘦小,结荚少。

大豆根腐病主要是苗期发生,病苗的主根和靠地面的茎基部形成红褐色,略凹陷的病斑,皮层开裂呈溃疡状。幼苗被害严重时,茎基部变褐细缩折倒枯死,幼株被害严重时,植株变黄,生长迟缓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