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施肥水 在生理落果到来这前,提前20-30天在树下追施氮、磷、钾等肥。施肥量要根据树体需要而定,如基肥施入充足,也可不追;或在接近生理落果时,叶面喷施0.3%-0.5%的尿素和0.%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同时在追肥后应及时进行灌水,以利于尽快发挥肥效。
2、种植绿肥 果园种植紫穗槐、草木犀、毛叶苕子等绿肥,可以改变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壤冲刷。减少杂草危害,是减少生理落果的有效措施。
3、喷施激素和微量元素 据实践在花期喷施0.2%的硼砂或1000倍醋精液,既可防治落花,又可减轻花后幼果脱落。对有生理落果的果树,在果实采收前一个月及时喷洒10-30ppm的萘乙酸溶液,可减少落果,促进果实着色,增加硬度,提高耐贮性。
4、防止早期落叶 叶片是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因此,在整个生长季节的关键是要保护好叶片。防止早期落叶,应进行综合防治,首先要加强土肥水管理,提高果树抗病能力;其次要注意清园,减少初次侵入的病源;第三,加强预测预报,及时合理用药,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喷第一次2000倍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以后每隔20天喷一次,直到采果前20天停止喷药。也可喷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良好。
梨、桃、苹果、猕猴桃、柑橘、枣等果树在幼果期都会发生次数不等的生理落果现象,落果的产生与果实发育进度和营养器官的生长动态关系密切,主要取决于树体的营养状态。
幼果期正是大量新叶不断形成发育的时期,叶片对养分的竞争力优于幼果,幼果常因对养分吸收的竞争力弱而“饥饿”,导致脱落。因此,要减轻生理落果的发生,就要增加树体营养和幼果对养分吸收的竞争力。另外,幼果期正是细胞迅速分裂的时期,此时细胞分裂的数量决定未来果实的大小。
幼果期喷“硕丰481”,一是提高幼果的激素水平,增强其对养分吸收的竞争力,促进细胞分裂;二是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大大增加叶片光合产物,满足新生叶片和幼果对养分的需求,减轻生理落果的发生。大量的光合产物为幼果细胞迅速分裂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幼果细胞分裂的数量越多,以后形成的果实就越大,大果就多,果农的收入也会大大增加。
“硕丰481”可与中性、弱酸性农药混用,一般每亩每次用6克或15毫升对水45-60公斤均匀喷雾,4小时内遇雨应酌情补喷。在花蕾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等果树发育的不同时期,打药时配上“硕丰481”,果大、味好、锈果少,产量高。
生理落果是柑橘、桃、李、梨、杨梅等果树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发生严重时将导致大幅减产,因此,生产上不容忽视。
生理落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开花坐果期,主要由于花芽分化时养分供应不足、雨水过多以及春梢生长过旺造成花器及幼果发育不正常所致;其二是幼果至膨大初期,主要是由于夏梢大量抽发与幼果争夺养分所致。
果树生理落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营养生长(枝叶)与生殖生长(花果)的养分供应不协调所引起的。因此,满足生殖生长不同阶段对营养的特殊需求,同时适当控制营养生长,是减轻生理落果的主要途径。
首先,花芽分化需要硼锌营养,硼可促进花芽分化,提高花器质量,有利于花粉管的伸长,提高授粉坐果率。因此,在花芽分化期至开花前后应及时补施硼锌肥,建议选择微补硼力或花力1000倍液,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分别于花蕾期和落花三分之二时各喷施1次;坐果率低的果树品种(如柑橘)可在谢花期适当喷施赤霉素、硕丰481(芸苔素)等外源激素促进坐果。另外,在采果后打基肥时增施缓释硼肥如持力硼500克/亩,可促进花芽生理分化,提高次年成花数量。
其次,坐果后为了促进新细胞分裂(幼果期细胞分裂的数量决定未来果实的大小),需要补施大量的磷钙营养,针对长势旺的果园还需控制氮肥的施用。由于大多数常规肥料通过土施的方式磷、钙营养的吸收利用率都较低,因此在关键时期应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追施。建议在幼果期至膨大前选择微补果力750倍+微补盖力500倍液连续喷施2次。该方案磷钙含量高,吸收利用率好,可满足幼果发育对磷钙营养的需求,施用后可促进幼果细胞快速分裂,果柄粗壮,果个均匀,明显减轻生理落果。
再次,膨大期土施壮果肥时,应掌握“控氮增钾”的原则,可采用三元素复合肥减量配施钾肥(硝酸钾、硫酸钾等)的方法追施;同时,叶面喷施磷钾营养如微补果力750倍+微补壮力1000倍液1-2次,可促进果实膨大,果实个头均匀,且果皮薄,肉质口感高。
最后,还应通过覆膜控水、疏除过多营养枝、春梢摘心、抹夏梢或环割等农事手段来控制植株营养生长,促进果实正常生长发育,减少生理落果。
上一篇: 改善土壤透气性的措施?
下一篇: 大棚、温室为什么易产生次生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