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预防马铃薯黑痣病如何土壤处理? 马铃薯

预防马铃薯黑痣病如何土壤处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土壤温度过低,薯块不能迅速地发芽出苗,增加了土传病害的感染机率。 马铃薯立枯丝核菌以菌核在病薯块上或残落于土壤中越冬,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3℃,田间表现与春寒及潮湿条件有关,在播种早或播后土温较低的情况下发病较重;在低洼积水地块,不易提高地温,易于诱发病害;病区连作地发病率较高。如播种病薯或是在带菌土壤中播种,病菌一般在幼芽经伤口或直接侵染,导致发病,造成芽腐或以后形成病苗。病菌可经风雨、灌水、昆虫和农事操作等传播,扩大危害。以后上下扩展造成地上萎蔫或地下薯块带菌,后期菌核发展需23~28℃的较高温度。因此,早播种薯在低温阴湿的条件下有感染黑痣病造成幼芽茎腐影响出苗和后续生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