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铺设地膜保土壤水分。刚刚定植的西葫芦,因苗小叶小无法对地面遮阴,棚内土壤基本都裸露着,在太阳光的曝晒下,地面水分蒸发速度加快,容易造成土壤干旱。因此,秋茬西葫芦最好铺设上白色地膜,不但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水分的过度散失,而且还可以保持后期的地温。一般在定植20天左右、待秧苗根系下扎后铺设最好。为了防止目前铺设地膜后,地温太高,最好在地膜上撒上一层土或者铺上秸秆,就可吸收部分太阳光,使地面温度不致过高。
二是要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次数。很多种植户为了图省事,都是全棚进行漫灌,大量的水,加上高温,极容易导致秧苗徒长,茎秆细弱,叶片薄而黄化,所以应该改大水漫灌为浇小水,即沿畦浇水,水流到头即可。同时减少浇水次数。有些勤快的种植户,看到地面发干,就开始浇水,一般5天左右就浇一次,这样做也容易使秧苗旺长,苗期至开花结果期应该适当减少浇水次数,土壤适度的干旱有利于秧苗促根深扎,根深才能叶茂,而且还有利于花芽分化。
三是控制好温度。西葫芦苗期的生长适宜温度在23-27度,晚上15-16度。在蹲苗期间,白天的温度应控制在28-30度,晚上12-15度,拉大昼夜温差,积累营养物质,也是抑制秧苗旺长的有效措施。
四是用好抑制剂。菜农一般使用助壮素控制秧苗旺长,但是一定要掌握好使用浓度,不要抑制过了度,更不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当天喷上当天就看到幼苗萎蔫、耷拉了头,那么抑制就过了度,不利于秧苗的生长,还会造成花芽分化质量差、产量降低的副作用。一般视秧苗生长情况,助壮素的使用浓度在800-2000倍不等。有的菜农为保险起见,一般使用爱多收2000-3000倍控制,效果不错。但爱多收同时有抑制果实变短的特性,所以不能连续使用,苗期使用不要超过2次,而结果期最好不要使用。
上一篇: 减少种蛋破损率的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 沸水烫泡贮藏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