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道德教育,构建和谐“新农村”
一、农村道德教育的现状:让人欢喜让人忧
(一)农村的道德建设成效不应低估。
近10年来,农村各级党组织在致力于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同时,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已初步建立起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规范体系和实践体系,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将思想道德建设内容纳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并将此视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龙头工程。
其二,探索出一条在农村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推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二)农村的道德建设严峻问题不容忽视。
1、杯水车薪,道德教育“供”远小于“求”。
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农民们得到再教育的机会可谓是少之又少,且不说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民,即便是生活在城郊的农民,他们的再教育活动也处于 “真空”状态。
2、道不远人,远人非道。
在农村道德教育中,必须注意从实际出发,区别不同对象,坚持分类施教。这是保证农村道德教育取得实效的保证,也是当前农村道德发展不平衡的内在要求。
二、和谐新农村之路,在有效的道德教育中前行
科技,可以摆脱愚昧;文明,可以消除野蛮。关于农村道德教育这一伟大的主题,它值得一个有所作为的政府多加关注;值得所有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
(一)开办农民学校,传授基本的道德知识。
上课时间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安排在农闲时节,以免给农民生活带来不便。施教者可以聘请当地优秀教师、也可以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应了解受教育者的接受能力和需求,讲解的内容要围绕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的基本路线、实事政治和国情教育、农村政策教育、科学知识、法律常识等这些方面。
(二)加大公德宣传力度,营造社区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
调动一切可能的宣传手段,加大对公民道德目标、规范、措施及奖惩办法的宣传力度,在广度上可使公民道德规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深度上,可深入挖掘和宣传道德楷模,使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深入人心;在力度上,可大力弘扬社会正气,批评不道德行为,为公民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是搞好社区道德建设的必备条件。
1、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
传播的内容与形式都应该做到有的放矢。如文化水平不高的人需要的是浅显易懂的说唱、小品、方言话剧之类的教育形式,以当地的一些正面和反面例子作为素材,让农民在生动有趣的氛围中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判断的能力。
2、组织好“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每年组织一次集中的宣传高潮。
通过道德宣传日,开展宣传、教育、表彰等各种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关心和参与道德建设,使其在加深国民印象,强化全社会道德意识方面切实产生积极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3、是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
要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思想道德主题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各项主题教育活动。
(三)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要在广泛发动、公开标准的基础上,推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这样既能倡导家庭自我教育,激发居民热情参与的作用,又能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
下一篇: 番茄枯萎、溃烂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