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件致病菌种类
鱼类细菌性疾病是造成水产业严重损失的重要疾病,为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多项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多数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这类细菌可长期潜伏在鱼体内并不引起疾病,但当环境突变或受污染、鱼体抵抗力下降时则可迅速导致疾病发生或流行。正常鱼体内条件致病菌经初步鉴定,归属于8 个菌属,其中气单胞菌属占59.1%,不动杆菌占13.3%,黄杆菌占10.8%,肠球菌占1.2%,克雷伯氏菌占1.2%。在一定条件下引起鱼、鳖细菌性疾病的实例均有报道。而嗜水气单胞菌不仅是我国淡水主要养殖鱼类出血性败血病的主要病原菌,同时也是中华鳖、牛蛙、三角帆蚌等水生经济动物的重要致病菌。
二、 致病原因
从微生态学角度讲,鱼类气单胞菌感染的发生是鱼、细菌和生态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常态下,3 者处于动态平衡,单胞菌不呈致病作用。当生态环境突变(如水温升高、有机质浓度增加)或受到污染时,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处于“静态”的条件致病菌被“激活”,迅速大量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等致病因子,此为致病之外因。
在养殖池中高密度饲养的各种鱼类,与在河湖海洋等自然水体中生活的鱼类所承受的环境压力是不同的,前者所受到的应激性刺激要显著的高于后者。正是由于养殖鱼类频繁地遭受各种应激因子的刺激,才导致了饲养鱼类免疫力下降,对各种传染病的易感性增加,此为致病之内因。
上一篇: 非洲猪瘟对养殖业的影响有哪些?
下一篇: 番茄播种前为什么要进行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