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肉羊疫病综合防治有哪些技术要点?

肉羊疫病综合防治有哪些技术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常年保持羊舍内外的环境清洁,重点是及时清理粪便等污物。

  2.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大型消毒,场地、用具等坚持每周消毒一次。病死羊尸体要深埋或焚烧,严防传染病流行。场门(区)入口处消毒池的药液经常更换,保持有效浓度,并谢绝无关人员入场。羊粪集中处理,可在其中掺入消毒液,也可采用疏松堆积发酵用高温杀灭病菌和虫卵。

  3.每年春、秋季各注射羊四联苗(快疫、猝疽、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一次。不论大小羊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5毫升,对肠毒血症免疫期为6个月,其他病为1年。

  4.每年的3月、6月、9月、12月各进行1次全群驱虫。药品有阿维菌素制剂、丙硫苯咪唑等。体外寄生虫可用伊维菌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克,皮下注射),体内寄生虫可用丙硫苯咪唑(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

  5.外地引入羊只要经严格检疫和驱虫,确认没有传染病时方可进场,并且不要从疫区购买草料。

  6.养成平时细心观察羊群的习惯,发现异常羊或发病羊时应立即隔离治疗。

  7.日常管理中要防止通过饲养人员、其它动物和用具传染疾病,患有结核、布氏病等传染病的人不许作饲养员。

一、搞好羊场选址和建设

舍饲养羊要建好羊圈,

并留有较充足的活动场地。

场址要选择远

离交通要道、远离村庄

1000

米以上,背风向阳、地势较高的地方,

同时又要交通便利,

水电供应方便,

远离各种动物饲养场及畜产品加

工厂。

羊舍建设总的要求是坚固、

保暖和通风良好。

羊舍地面要高出

外面

20

厘米以上,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羊舍的面积可根据饲养规

模而定,一般每只羊要保证

1.0-2.0

平方米。每间羊舍最好不超过

12

只羊,群小便于管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为方便饲养管理,

舍饲肉羊规模养殖应设饲养员通道,

通道两侧用钢筋或木杆隔开,

吃料和饮水时,

从栏杆探出头采食或饮水。

羊舍的高度视羊舍的面积

而定,如果是封闭羊舍,高度要考虑阳光照射的面积。

二、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防疫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从生产到销售,

从场内

到场外,

从场长到全场的每一位员工。

它自始至终贯穿全场,

各项工

作均与之息息相关。

因此,

必须把建立健全防疫制度纳入正常的管理,

(一)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

一是要有科学的防疫消毒制度,这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杀灭外界环境中存在的各种病原体。

二是要有人员进出登记制度,建立详细的进出登记和洗澡更衣记录。

三是要有驱虫免疫制度。

四是要有无害化处理制度等。

(二)切实搞好定期消毒

定期用消毒药进行消毒,以杀灭环境中细菌和病毒,减少寄生虫,预防疾病的发生。要建立定期消毒的制度,严格执行《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

(三)认真进行驱虫健胃

寄生虫是危害养羊业的重要疾病,要定期进行驱虫,一般坚持每季度分类驱体内寄生虫各一次,绦虫病应间隔 10 d 左右进行第二次驱虫,最好是丙硫咪唑和伊维菌素同时使用。具体用法 :内服丙硫咪唑每公斤体重 15 m g,同时用 0. 1% 伊维菌素注射液每公斤体重 0. 2 m l肌注,这样联合用药对上述寄生虫都有较好的作用。坚持每年的 3、4、5、8、9、10 六个月经常检查粪便虫卵,及时驱虫,或每半月驱一次虫,加强对羔羊的驱虫与防治。

( 四 ) 定期进行检疫监测

规模羊场尤其是种羊场要定期对结核菌病、布鲁氏杆菌病进行检疫监测,至少是一年一次,及时发现阳性羊,并进行扑杀处理,这既是保障羊群健康的需要,又是保障畜产品安全的需要。凡发生流产的羊必须在一周内进行布病检测。

(五)全面进行预防接种

一是要制定免疫接种计划,应根据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季节,做好相应的免疫接种计划,按规定程序接种。二是要制定免疫程序。目前主要做好羊痘、羊魏氏梭菌病、羊口蹄疫等的免疫接种工作,对新补栏羊只及时进行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