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野外为2年1代,幼虫经过2次越冬,跨越3个年度。室内人工饲养,世代仍以2年1代为主,同时有1年1代,3年1代及4年1代者,世代发育历期变动较大,为376-1465天。世代不同,化蛹的老熟幼虫虫龄有异,1年1代者仅10龄,2年1代者可达18龄,3年1代者均在20龄以上,最多有达23龄者。林内4月下旬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为5月中旬至8月中旬,但在9月中旬尚可见个别成虫。成虫昼夜均可羽化,以19—21时居多,占总羽化数的观%以上。羽化高峰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羽化前,蛹由土壤内蠕动到地表,半露于地面,成虫脱蛹后,蛹壳遗留在土表,颇易发现。成虫白天静优不动,隐蔽于根际或技干上,夜出活动,以22:30一2小00时为高峰,规律比较一致。成虫羽化后当夜交尾,交尾时间多在23-1时。交尾持续时间4—16分钟,个别有达61分钟者。交尾结束后,即沿树干爬行,寻觅产卵场所。卵多产于技、干伤疤及树皮裂缝处,成块或堆,紧密排列,卵块外无覆被物。每雌产卵134-940粒,每一卵块含卵27-162粒,卵期13-15天。雌虫寿命3-9天;雄虫2.5-9天。成虫趋光性强。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初孵幼虫多群集取食卵壳及树皮,2-3龄时分散寻觅伤口及树皮裂缝侵入,在韧皮部及边材危害,发育到 5龄时,沿树干爬行到根颈部钻入危害。此后不再转移,故在土层上下的根颈部内往往被危害成蜂窝状。幼虫在虫道内数头或数十头聚居一虫道内,整个根颈部有多达89头幼虫者。当年群幼虫于10月份在根颈内越冬。H年群末龄幼虫于10月中、下旬.由虫道中爬出寻觅松软土壤;在土壤内3.0—11.2 cm处,作上质薄英,在茧内卷编成椭圆形进行越冬。次年4月上旬,当气温达到10℃以上时,幼虫再由越冬英中爬到土中作茧化蛹。少数未达木龄的二年群幼虫仍在根顿内进行第二次越冬,次年4月开始再取食一段时间,到达末龄时,爬入土中作茧化蛹。当年孵化的幼虫,越冬前多为7-9龄,最大可达11龄;末龄幼虫在第H次越冬前多为14-16龄,最大达18龄。8龄以上的中龄幼虫体肥胖,脂肪含量高,耐饥能力特别强。据试验,禁食后寿命仍可达113—447天,为其他蛾类幼虫所罕见。老熟幼虫化蛹前胸、腹部原有鲜红色素退去,成为黄白色,进入前蛹期。前蛹期9-15天。蛹期:雌蛹26—34天,最长可达见天;雄蛹27-40天。蜗重1.80-4.24 g。
上一篇: 大樱桃的流胶病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