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用旱稻稻种 选择适宜江淮分水岭及沿淮、淮北地区种植的旱稻品种,如:绿旱1号。
2.选田 油菜茬、小麦茬或其它水田、缺水稻田、低洼田或有浇灌条件的旱田及幼林下。
3.整地 翻犁后整平、整细土壤,抽沟作墒,墒宽2.0-3.0米。
4.播种 5月中旬-6月中旬播种。播种前将稻种暴晒1-2天,然后足墒播种(如干旱,可播种后润透水,以争取早苗、匀苗、保证全苗)。播种方式可穴播、条播、机播或其它播种方法,播种深度半寸。穴播:每亩用稻种2.0-2.5公斤(沙土用低种量,黏土用高种量),行株距25-30厘米x15厘米(约8寸x4寸);每穴6-7粒种子。条播:开沟行距25-30厘米(约7.5-9.0寸),每米播种40-60粒。
5.施肥 底肥:在翻地前施足底肥,农家土杂肥每亩20-40担,三元复合肥20-30公斤;播种前穴施或沟施三元复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作种肥。追肥:秧苗3-4叶期,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钾肥5-10公斤;播种后60天左右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灌浆期喷施植物营养液70-100毫升。
6.科学管水 如果风调雨顺,旱稻可全生育期不要浇水。若在旱稻初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灌浆期(需水敏感期)连续干旱,田间需补充水分。孕穗—抽穗后半个月是旱稻一生中对水分最敏感期,此期水分对产量形成最关键。
7.拔密补稀 在秧苗3-4叶期进行田间检查,若有缺苗断垄现象,可移密补稀。
8.病虫草害防治 草害防治:在旱稻2-3叶期(禾草1.5-2.5叶期)用旱稻除草剂—“简便”喷雾防治一次。病害防治:叶部病害用粉霉灵等药剂防治,封行期注意纹枯病,在破口前7-10天用药防控稻曲病。虫害防治:可根据县植保站病虫情报,或田间稻蓟马、稻飞虱发生情况防治,在田间螟蛾发生盛期向后推7-8天,用瑞劲特或辛?唑乳油或杀虫双防治螟虫;螟虫与稻飞虱混合发生时可用吡单防治。另外,地下害虫防治可用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
9.收获期 在旱稻稻粒有85-90%黄熟即可收获。
10.注意事项 旱稻苗期纤弱,容易使人失去信心,千万不要忽视苗期管理。
上一篇: 桃树流胶病的症状和发病原因分析?
下一篇: 如何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