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猪水肿病诊断与防治?

猪水肿病诊断与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小至数日龄,一些地方超过百斤的育肥猪时有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后躯麻痹,站立行走不稳,体温变化不大,食欲废绝,抽搐或肌肉震颤,有时躺下四肢呈游泳状。触摸体表十分敏感,呻吟并声音嘶哑,常见眼睑、结膜、齿龈、脸颊、耳朵、腹下水肿,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盲目前进或转圈等。本病病程短促,一般1-2天死亡,个别可达到一周。

  要加强对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断奶前应逐步进行补饲,不能突然断奶给料,要适当增加一些含钙和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在断奶前1周和后2-3周,每天内服磺胺二甲基嘧啶(或5甲氧等),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我省属于缺硒地区,而且缺硒与本病有关系,因此在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时,要注意补充亚硒酸钠等,对防治水肿病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

  治疗方面可应用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呋喃类等,使用方法按照说明。民间也有用中草药和大蒜等治疗的经验。

猪水肿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本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小至数日龄,在我省一些地方超过百斤的育肥猪时有发生。

  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后躯麻痹,站立行走不稳,体温变化不大,食欲废绝,抽搐或肌肉震颤,有时躺下四肢呈游泳状。触摸体表十分敏感,呻吟并声音嘶哑,常见眼睑、结膜、齿龈、脸颊、耳朵、腹下水肿,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盲目前进或转圈等。本病病程短促,一般1-2天死亡,个别可达到一周。

  要加强对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断奶前应逐步进行补饲,不能突然断奶给料,要适当增加一些含钙和富含维生素的饲料。在断奶前1周和后2-3周,每天内服磺胺二甲基嘧啶(或5甲氧等),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繁殖。我省属于缺硒地区,而且缺硒与本病有关系,因此在使用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时,要注意补充亚硒酸钠等,对防治水肿病的发生有较好的作用。

  治疗方面可应用磺胺类药物、抗生素、呋喃类等,使用方法按照说明。民间也有用中草药和大蒜等治疗的经验。

猪水肿病是由某些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多发生于断奶后仔猪,常呈地方性流行。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为特征。近期,该病在临床上虽然发病率低,但死亡率较高,有些病例常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如不做好及时预防治疗,将给养猪场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1)症状。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病猪眼睑、头部、下颌间发生水肿,严重时可引起全身水肿。病初出现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倒地抽搐,四肢呈划水状,转圈、痉挛等神经症状;后期卧地不起,骚动不安,嗜睡或昏迷,叫声嘶哑,眼睑剧烈肿胀,四肢及两耳发紫。体表淋巴结明显肿大,张口呼吸,衰竭死亡。典型的变化在胃壁与肠系膜。胃水肿最常见于大弯部,有时发生于贲门部并扩展至食道与胃底部,有时可见散在的局部性水肿。肠系膜水肿多见于结肠系膜和小肠系膜,水肿液量多且透明,切开呈胶冻状。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个别病例可见到心肌变性(呈现灰黄色斑纹)和大脑水肿,胸、腹腔积液。
(2)预防。
①改善饲养管理,迅速改变单一的饲料,停喂蛋白质过高的浓厚饲料,增加富含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饲料。
②搞好消毒,经常冲洗圈舍,保持清洁卫生。
③防止饲料应激,仔猪断奶前后要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并要做到限量饲喂和适当掺入青饲料及麸皮,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断奶前一周及断奶后两周给仔猪每头次肌注2毫升组织胺蛋白,效果最佳。
(3)治疗。
①早期应用盐类泻剂,如硫酸镁或硫酸钠10~15克内服;有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神经症状时,可用50%葡萄糖20~40毫升或甘露醇50~100毫升或25%山梨醇50~100毫升静脉注射。
②硫酸镁30克灌服,并要备好清洁饮水,待其饮水排便后,用50%葡萄糖50毫升,乌洛托品10毫升作静脉注射,连用两日。
③经治疗出现食欲后,可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和益菌素,以促进其消化功能的恢复和调节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