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水产健康养殖的综合防病措施? 其他水产

水产健康养殖的综合防病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1.使用无病原污染的水源和用 水系统 水源及用水系统是水产 养殖动物疾病病原传入和扩散的第 一途径。在建造养殖场前,应对水 源进行周密考查。优良的水源条件 应是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以 及无人为污染有毒物质,水的物理、 化学指标应适合于养殖动物的生活 需求。以防止病原随水源 带入。 2.做好池塘清淤和消毒 , 清淤后每亩用100千克~120千克生 石灰或15千克~20千克漂白粉(含 有效氯25%以上)进行消毒;3~5 天解毒后, 3.强化疫病检测 ,为了防止水产养殖动物 传染性疾病的传播,保护渔业生产 和人民身体健康,必须做好对养殖 动物输入和运出的疫病检测工作。 4。建立隔离制度 养殖动物 疫病一旦发生,首先应采取严格的 隔离措施,对已发病的地区实行封 闭,对已发病的池塘,其中的养 殖动物不向其它池塘和地区转移, 不得排放池水. 5.实施消毒 (1)苗种消毒 养殖苗种 必须先进行消毒,可用50毫克/升 的聚维酮碘溶液、10~20毫克/升 的高锰酸钾等,给苗种药浴10~30 分钟。6.药物预防 水产养殖动物 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常 在4~10月这段时间内流行,因此 可定期进行药物预防。体外用含氯 石灰,每月2次,用量为l毫克/ 升。 7.建立信息预报体系,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要组织科研单位,地方建立检测网 络体系和信息预报。病害一旦发生, 首先要通报,并采取隔离措施,避 免疾病传播和蔓延。现在已组建全 国水产养殖病害网络及省、地、县 级网络,应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1.合理放养 合理放养包含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放养的某一种 类密度要合理,二是混养的不同种 类的搭配要合理。 2.科学管水和用水 必需监测的主要水 质参数有pH、溶解氧、温度、盐度、 透明度、氨氮、亚硝基氮和硝基 氮、硫化氢以及检测优势生物的种 类和数量、异氧菌的种类和数量。 3.保证充足的溶解氧 ,保 持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在3.5毫克/ 升以上不仅是预防养殖动物病害的 需要,同时也是保护养殖环境的需 要。 4.不滥用药物 ,药物与毒物没有严格的界 限,只是量的差别,用药量过 大,超过了安全浓度就可能导致 养殖动物中毒甚至死亡。 5.适时适量使用环境保护剂 ,水质情况每月 使用1~2次。常用的存①生石灰, 每次每亩用20~30千克;②沸石, 每次每亩撒30~50千克(100~150 目的粒度);③过氧化钙,每次每亩 l0~l 5千克。

三、提高养殖群体的免疫力 和抵抗力 1.选育抗病力强的养殖种类 . 2.培育和放养健壮苗种 放养健壮和不带病原的苗种是养殖 生产成功的基础。3.免疫接种 4.投喂优质饵料 饵料的 质量和投饵方法,不仅是保证养 殖产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增 强鱼、虾类等养殖动物对疾病抵 抗力的重要措施。自然水体中的 鱼、虾类摄食天然饵料, 5.加强日常管理, 6.降低应激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