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黄瓜 > 黄瓜疫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害,该如何防治呢? 黄瓜

黄瓜疫病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害,该如何防治呢?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疫病俗称死秧或死藤,是一种严重危害和难以控制的病害。苗期主要在茎基部发生湿腐状缢缩,常致黄瓜苗青枯死亡。成株期瓜秧地上部分均可受害。茎部发病初呈油渍状,后软化缢缩,致使病部以上茎蔓萎蔫甚至死亡。果实发病多于近地面处,病部初呈油渍状凹陷,后迅速腐烂,并长出白毛,混生腐生性细菌时,有腥臭味。叶部发病表现为暗绿色油渍状,病斑较大,不定形,边缘不明显。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大,引起全叶腐烂。扩大到叶柄、茎部,则引起该部发病。空气干燥时,病斑呈青白色或淡褐色,干枯易碎。发病可同时几节染病。但茎的维管束不变色,这一点可与枯萎病相区别。瓜条病部油渍状,明显凹陷,可与软腐病及菌核病相区别。

  疫病的防治方法:(1)及时摘除病瓜,深埋处理。(2)预防用药,定植缓苗后用10%科佳悬浮剂2000~2500倍液,间隔7~14天,用2次。发病中心期用药,10%科佳悬浮剂1000~15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700 倍液,7~10天1次,连用3~4次。

黄瓜疫病是黄瓜重要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对黄瓜生长影响很大。有的年份黄瓜产区正值采瓜季节,疫病突然大面积暴发流行,造成成片枯死,严重减产。

病害主要发生在成株期,茎叶与瓜果均可受害。受害茎蔓基部和茎节位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之后茎蔓缢缩,茎叶迅速失水凋萎,但茎叶仍保持绿色,呈青枯状。

受害叶片在叶缘或中部形成暗绿色、水渍状、无光泽的圆形病斑,病斑边缘模糊。湿度高时,全叶很快腐烂;湿度较低时,病斑迅速转成青灰至黄白色,病部在阳光照射下易干枯、破裂。叶柄症状和茎蔓症状相似,导致叶片凋萎、青枯。

幼瓜受害,病部缢缩或下陷,失去光泽,组织变软,生长受阻,常形成畸形瓜条,易脱落。挂在蔓上或落在地上的病瓜,空气湿度高时,可见到稀疏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但茎基、茎节、叶片和叶柄的发病部位,一般均见不到霉层。病株根系正常。

防治方法:1)选用耐病品种。

(2)与非瓜类作物实行5年以上轮作。

(3)嫁接防病。

(4)土壤处理。苗床或大棚常用土壤处理剂有石灰氮、必速灭、棉隆、甲霜灵喷施,并同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

(5)药剂浸种,用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加新高脂膜800倍液浸种半小时后催芽。

(6)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应合理施肥(特别是氮肥),改善透光强度,及时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温度,在生长期适时喷施促花王3号抑制枝梢疯长,促进花芽分化;在花蕾期、幼果期和膨果期喷施壮瓜蒂灵,增粗果蒂,促进果实发育,提高黄瓜品质。

药剂防治

预防:从苗期开始《霜贝尔》30ml兑水15kg喷雾,5~7天一次。

治疗:《霜贝尔》50ml+《大蒜油》15-20ml兑水15kg喷雾,3~5天一次,连用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