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很多农户跟我们咨询,关于土壤板结的问题,对于轮台县的土壤,80%属于盐碱土,这种类型的土壤,板结情况更为普遍。土壤板结,实际上就是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到了影响,致使土壤中团粒结构难以形成,从而造成土粒松散,降雨、灌溉时,土壤容易结块,不再松散,导致土壤保水保肥性差,从而影响植物生长。
一、土壤板结的原因
1、土壤的酸碱度过大或过小,会引起土壤板结;
2、塑料制品,如塑料地膜等没有及时清理,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也会引起土壤的板结;
3、长期单一地大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同样也会引起土壤板结,还可能龟裂;
4、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暴雨水土流失后造成土壤板结;
5、施的农药,造成了土壤板结;
6、土壤有机质偏低,致使土壤板结;
7、农田土壤质地太粘,有机肥不足及秸秆还田量减少;
8、耕作方式,重型机械田间操作的碾压作用;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
9、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畜禽粪便含有大量钠离子的有机肥的结果;
10、大水漫灌的水沉现象,也会引起土壤板结。
二、土壤板结整治措施:
1、多加腐殖质,补充土壤的营养;
2、把没有分解的塑料清理掉,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3、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
多施有机肥是最好的方法
一、土壤板结的原因
1、新建取土筑墙。新建温室由于建设中取土筑墙,富含有机质的表土被取走,留下耕作的土壤为原来的生土层,又经过推土机等机械碾压,致使土壤结构破坏,理化性质改变,养分流失,肥力减弱引起板结。
2、栽培管理不善。种植多年日光温室,因栽培管理不善可造成土壤板结。一是施肥不合理。优质农家肥投入不足、秸秆还田量少、长期单一偏施化肥,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补充,造成有机肥不足而板结;二是灌水不科学。采用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而且可破坏栽培环境因子的平衡,影响根系正常生长,往往造成土壤养分流失而发生板结。三是塑料制品投入。废旧地膜和塑料袋在土壤中不易降解,如果没有清理干净也易使土壤板结;四是农耕措施不当。镇压、机械耕作过深等,导致上层土壤团粒结构破坏,造成土壤板结。
3、有害物质积累。部分地区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其灌溉,可使有毒物质积累,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二、防止板结的措施
1、合理施肥。施用高有机质含量的有机肥料具有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效果。同时,增施生物菌肥可快速补充土壤中的有益菌,恢复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促进蔬菜根系健壮。
2、秸秆还田。麦糠、粉碎的玉米秸秆等都是较好的有机肥源,其有机质含量高,改土效果明显。一般在作物定值前20~30天,每亩施用1000公斤秸秆,灌足水,铺上地膜,盖严棚膜闷棚,具有改良土壤的良好效果。
3、科学灌水。采用大水漫灌往往可使栽培环境恶化,导致病虫害加重。日光温室栽培宜采用膜下软管滴灌,不仅省水省工,减少土壤养分流失和防止板结,而且可以结合灌水进行用药和施肥,利于田间操作。
4、适度深耕。科学的耕翻最好人工进行,深度40厘米左右,不但可翻匀肥料,还可保护土壤耕作层结构不被破坏,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5、种养结合。通过合理的作物布局和轮作倒茬,把用养特点不同的作物合理搭配,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达到用养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目的。
6、施改良剂。施用高效土壤改良剂能有效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消除土壤板结。可亩施松土精500~1000克,改良土壤效果明显。
一、土壤板结的主要因素:造成土壤板结大约有7个方面的因素:农田土壤质地太粘,有机肥不足及秸秆还田量减少,塑料制品过多,长期单一地施用化肥,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暴雨水土流失后造成土壤板结。
1、农田土壤质地太粘,耕作层浅: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公分,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有机肥严重不足、秸秆还田量减少: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3、塑料制品过多的投入: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完,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板结。
4、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据统计1951年没有化肥,以玉米为例亩施农家肥在2000kg以上,亩产96.5kg, 70年代亩施化肥48.1kg,平均亩产239.3kg,比1951年亩增产142.8kg,平均每千克化肥增产2.97kg,2000年以来亩施化肥提高到80kg以上,亩产在390kg,比1951年亩增产293.5kg,平均每kg化肥增产3.67kg,产量没有明显提高,投入与产出比低。
(1)氮肥过量施入: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即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3)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5、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由于机械耕作过深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
6、有害物质的积累: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7、暴雨水土流失: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二、解决土壤板结的关键性措施:
1、太粘土壤:采用参沙克土和增施有机肥的办法,彻底改变土壤理化性状。
2、增施有机肥和采用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把有机质提高到3%以上。一是扩大绿肥种植,二是增施农家肥,亩施量1500千克以上,三是推广新型有机肥,标准有机质含量≥30%,氮、磷、钾含量≥4%。
3、彻底清除塑料制品:地膜覆盖和营养袋育苗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栽培后没有彻底清除,塑料胶状物大量残留在土壤中,不但破坏土壤结构,而且形成有毒物质。
4、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化验依据,采用有机与无机肥结合,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补施微量元素肥料,这样化肥施入土壤不仅不会板结土壤,而且会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在增加肥力的同时增加透水透气性,进一步提高土壤质量,能避免板结的发生。
5、适度深耕:科学适度深耕应为30公分左右,有利于保护土壤耕作层结构不被破坏和作物根系生长。
6、推广坡地栽培技术:采用集土垅作栽培技术,减少暴雨期间的水土流失。
7、推广免深耕“安格瑞牌”土壤调理剂:免深耕安格瑞牌土壤调理剂,是成都新朝阳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被国家科学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环境保护总局批准为重点新产品。免深耕能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加深耕作层,保土肥土,提高肥效,节约化肥,清洁土壤,减少土壤病害传播。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现场观感批示:免耕栽培技术是顺应农业发展新阶段、新形式、新要求的一项先进实用新技术,即能节本增效、增产增收,又利于保持环境。望搞好规划和技术集成创新,强化示范引导,作为重点措施加快推广。
1、土壤的酸碱度过大或过小,会引起土壤板结;
2、塑料制品,如塑料地膜等没有及时清理,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也会引起土壤的板结;
3、长期单一地大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同样也会引起土壤板结,还可能龟裂;
4、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暴雨水土流失后造成土壤板结;
5、施的农药,造成了土壤板结;
6、土壤有机质偏低,致使土壤板结;
7、农田土壤质地太粘,有机肥不足及秸秆还田量减少;
8、耕作方式,重型机械田间操作的碾压作用;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
9、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畜禽粪便含有大量钠离子的有机肥的结果;
10、大水漫灌的水沉现象,也会引起土壤板结。
土壤的团粒结构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 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和团粒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机质的降低,致使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是以微生物的活动来实现的。向土壤中过量施入氮肥后,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土壤团粒结构是带负电的土壤粘粒及有机质通过带正电的多价阳离子联接而成的。多价阳离子以键桥形式将土壤微粒连接成大颗粒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土壤中的阳离子以2价的钙、镁离子为主,向土壤中过量施入磷肥时,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即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向土壤中过量施入钾肥时,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除了上边提到的施肥的问题,土壤的盐碱化、耕作不合理也会造成土壤板结。 比较普遍的解决方法是增施有机肥、深耕深翻、种植绿肥、施用一些含钙镁肥。
看了上述众多原因,我想,不合理使用化肥和农家肥的少施是主要因素,八十年代开始,化肥应用时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人说肥料贡献率达到40%左右,这么大的贡献率说明化肥使用量非常大,近些年土壤出现肥力下降、板结。肥料报酬率下降等问题说明了治理土壤还需从肥料上解决,个人感觉,为生物肥料、土壤修复剂是应用前景,毕竟好的地力,可是生产出优质、高产、病虫少的好产品。
一、土壤板结的原因
1、土壤的酸碱度过大或过小,会引起土壤板结;
2、塑料制品,如塑料地膜等没有及时清理,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也会引起土壤的板结;
3、长期单一地大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的补充,同样也会引起土壤板结,还可能龟裂;
4、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暴雨水土流失后造成土壤板结;
5、施的农药,造成了土壤板结;
6、土壤有机质偏低,致使土壤板结;
7、农田土壤质地太粘,有机肥不足及秸秆还田量减少;
8、耕作方式,重型机械田间操作的碾压作用;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
9、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畜禽粪便含有大量钠离子的有机肥的结果;
10、大水漫灌的水沉现象,也会引起土壤板结。
二、土壤板结整治措施:
1、多加腐殖质,补充土壤的营养;
2、把没有分解的塑料清理掉,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3、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增加有机肥的施入量。
上一篇: 菊花嫁接时接穗长度一般为几厘米左右?
下一篇: 夏玉米大喇叭口期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