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期种植 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西洋南瓜最适合在春季种植。秋季种植由于高温干燥,病毒病非常严重,会造成减产甚至失收。在大棚条件下,也可冬种。春植播种期为1~2月份,采用育苗移栽;冬种在10月中、下旬,催芽后直播。 二、播种育苗 种子放在55℃的热水中浸泡,自然冷却,约4小时后捞起,用暖水洗2~3次,然后用拧干水的湿毛巾包好放在30℃条件下催芽,芽长出后即可播种。播种前营养杯中的营养土要淋透水,营养土用蘑菇渣或干的厩肥和水稻田土再加1%的过磷酸钙混合后堆沤过筛而成。每个营养杯播种1粒,播后覆土约1厘米厚,再淋1次水。育苗在小拱棚或大棚中进行。子叶出土前要盖好棚膜,提高温度以促进出苗。当多数子叶出土后,要降低棚内湿度。幼苗长出真叶后,每隔5~7天喷1次叶面肥。苗期用托布津800~1000倍淋1~2次,此期的虫害主要是黄守瓜,可用敌百虫800倍喷杀。当苗长到2~4片真叶时,选晴天下午移栽。 三、移栽种植 起高畦,四周开排水沟。爬地式栽培畦宽2.5米,单行植,株距0.6米;搭架栽培畦宽1.8米,双行植,株距0.55米。开种植沟后亩施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30公斤、米乐尔1.5~2.0公斤,回土。带土移栽,浇足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 缓苗后及时用0.5%尿素或复合肥水浇淋2~3次。伸蔓期结合中耕培土亩施复合肥20公斤、尿素10公斤。摘除侧蔓,留主蔓,爬地栽培可多留一条健壮的侧蔓,搭架栽培此时要做好搭架引蔓工作。生长中、后期要注意及时摘除植株基部的老叶、病叶和黄叶。一般从第二朵雌花起,选留健壮的果。开花前1~2天,子蔓果前留2~3片叶然后打顶。为提高座果率,开花期间早上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盛果期后,亩施复合肥30公斤,以后结合喷药加喷叶面肥。结果期需水量较多,要保持水分的供应。 西洋南瓜的主要病害有疫病、白粉病、病毒病。疫病可用百菌清或瑞毒霉600倍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3~4次;白粉病可用粉锈宁1000~1500倍防治,隔15~2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病毒病主要是防治蚜虫传染,早期发病的植株要及时拔掉。虫害主要有蚜虫、瓜实蝇等,蚜虫可用乐果或敌敌畏800~1000倍防治;瓜实蝇可用乐斯本1500倍或敌敌畏800~1000倍防治,隔3~5天喷1次,连续喷多次。 五、适时采收 西洋南瓜一般在授粉后40~45天为采收适期,可用小刀保留部分果柄切割采收。 |
一、品种选择
以品质优良为主,并注重外形。要求皮色鲜艳,瓜形整齐、美观。通过广泛引种、品比试验,认为台湾农友种苗公司育成的东升、一品两个品种比较理想。
二、特征特性
果皮金红色,早生,结果容易,喜冷凉气候,果实通常厚扁球形,果实约1.2-1.5kg,肉厚且橙色艳丽,粉质,风味甜美。单株结果2-3个左右,采收越晚,肉质越粉而甜,耐贮藏。生育期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果4个时期。在整个生育期间对温度要求稍高,但在瓜类中属低温性。当平均气温超过22-23℃时,淀粉积累能力减弱,若再升温,则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长日照高温下雌花发生较晚,坐瓜节位较高。
三、栽培管理
1.播种期:露地栽培原则以温凉干燥的季节栽培为宜。为提早收获亦可提早21-30天育苗,待晚霜过后适时定植,8月上中旬即可采收。
2.整地施肥:播种(或定植)前,要提早深耕,并施足有机肥,一般腐熟的厩肥(如人粪、牛马鸡粪等)每亩施入2立方米,二铵30kg,种植前2-3天提前铺膜、打孔。
3.播种育苗:种子浸泡2-3小时后,放置在暗处催芽,温度控制在25-30℃,约2天待芽长到0.5cm时直播露地(或播在穴盘中),苗期可适当喷些叶绿精壮苗。当育苗钵中苗长2-3片真叶1心时即可定植。
上一篇: 养殖种公猪技术要点?
下一篇: 养鱼要成功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