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水稻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发病特点及传播途径:细菌可在病稻草、病稻桩子越冬,存在广泛。

①远距离调种,是病菌传播的初始来源。

②病情发展快,为害重。气候条件适宜(高温、高湿)使该病菌迅速传播蔓延。

③品种差异。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讲,抗病规律大致表现为:杂交稻强于常规稻。

④偏施氮肥。偏施氮肥,不施钾肥和锌肥的田块发病重,尤其是分蘖肥亩施尿素超过10Kg的田块较重。

⑤沿灌渠随水流传播:该病的病菌主要从叶片上的气孔、伤口及叶鞘、茎基部和根系伤口侵入,以根部和茎基部伤口侵入为主,侵入后在根基部的气孔系统感染。

⑥秧苗素质。据调查,生产上选用秧苗素质好的壮秧,现拔现栽,秧苗栽后返青快,抗病力强,则发病较轻;反之,则易发病。

防治措施

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抓好种子处理,培育壮秧,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管水,发现病株时正确用药,可有效控制该病发生蔓延。

①强化检疫措施。②做好种子处理。③隔离灌水渠道。④加强栽培管理。⑤统一药剂防治。

抓住关键时期,适时适量用药:

①亩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000倍与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400倍交替使用。

②亩用25g爱诺链宝对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