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用菌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 碳素、氮素、矿质元素和生长素是食用菌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木材、木屑等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食用菌需要的碳素营养;麦麸、米糠、豆饼粉、玉米粉、尿素等含有丰富的氮素,是食用菌需要的氮素营养。在配制培养料时,必须注意碳素与氮素的比例。食用菌还需要微量的磷、钙、镁、钾、锌、钼等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一般在栽培料中就有。另外,食用菌生长发育中还需要一定量的生长素,如维生素B1、B2、B6等,在马铃薯、米糠等物中含量较多。
2.食用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 必须注意不同的食用菌所要求的温度是不一样的,同一种食用菌的不同品种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而且,一个品种的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温度也不一样。
3.食用菌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70%为宜。在菌丝培养期间空气的相对湿度要求不高,主要是在出菇期间要求80%~90%的高湿环境。因此,出菇期间要注意勤喷水,以增加栽培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满足子实体生长的需要。
4.栽培场所要求空气新鲜、氧气充足
这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经常注意菇房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在通风换气时务必注意温度变化和对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科学管理,协调统一,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5.食用菌对光线需要是比较特殊的
在发菌期间多数不需要光线,适宜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而在出菇时期却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如此时没有适量的散射光,就不能出菇或发生畸形菇。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山洞、防空洞、菜窖等。
6.酸碱度是影响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
食用菌必须在适宜的酸碱环境下生长发育。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酸碱度要求是不同的,大多数都是喜欢微酸性或酸性的培养基质,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多在3~8之间,当批PH值大于7时,多数食用菌菌丝生长受阻。
上述各种环境因子对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全面的、综合的,栽培管理中不能只重视某些条件而忽视其他条件。食用菌只有在综合适宜的生态条件下才能顺利地生长发育。这是进行人工栽培食用菌首先要掌握的科学知识。
食用菌的营养源 按营养物质所含的主要成分,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素四类。碳源,是食用菌的碳营养来源,它不仅是合成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基架,还是重要的能量来源,树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玉米秸、麦秸的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是食用菌的良好碳源,米糠、麸皮、糖做为食用菌初期的补助碳源。氮源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所必须的原料。常用的有机氮源有麸皮、豆饼、谷糠、棉籽饼、蚕蛹玉米粉和多种畜禽粪便。无机氮源有尿素、二铵。无机盐 常用的无机盐有磷酸氢二钾、硫酸钙、硫酸镁 等生长素主要是维生素类,麦芽、米糠、麸皮中含量较多,用这些材料配置培养基时可不必再加添加料,但维生素不耐高温,120以上极易破坏,所以培养基灭菌时要防止温度过高。
上一篇: 一串红的生长发育对环境有什么要求?
下一篇: 冬季拖拉机使用九注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