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芝麻的合理种植密度,必须从芝麻的品种特性、地力条件、施肥水平以及播种期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品种特性 芝麻品种有分枝、单杆两种类型,分枝型品种种植密度要比单秆型品种小;在分枝品种中,根据分枝的强弱,可分为多分枝、一般分枝和少分枝等,多分枝型品种的种植密度要比少分枝型品种小。在同一类株型的品种中,不同品种在生育期有长短、生长势有强弱、叶片有大小、叶片着生有上冲有平伸、株型有紧凑有松散区别,因此,生育期长、长势旺、叶片大而平伸、株型松散的品种其种植密度应比生育期短、长势弱、株型紧凑的品种要小一点。
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 应掌握肥地宜稀,薄地宜密的原则。土质好、土壤肥力较高的田块,由于能比较充分的满足芝麻生长发育的需要,一般种植密度要大。但对于施肥水平较高的丰产地块,其芝麻生长势强,为充分发挥其个体生长优势,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种植密度要稀。
播期 从芝麻播种期早晚来看,早播芝麻生育期较长,植株比较高大,应当稀一些。晚播的品种生育期短,植株较矮小,可适当加大密度,挖掘群体生产力实现晚播高产。但对于晚播芝麻,由于出苗后即进入高温汛期,光照条件较差,必须防止因种植密度过大,造成植株徒长、腿高蒴稀、稍长籽秕。。一般春播芝麻密度单秆型品种每亩1万株左右,分枝型品种0.8万株左右;夏芝麻单秆型品种每公顷1.3万株左右,分枝型品种1万株左右。
栽培条件 在生产水平高、施肥充足、灌水及时的条件下,密度应稀一些;反之,生产水平低、水肥不足,芝麻生长发育缓慢、植株矮小,应当密一些。在间作条件下,根据所占面积应比单作要密一些。
植株由浓绿变为黄色或黄绿色,全株叶片除顶稍部外几乎全部脱落,下部蒴果种子充分成熟,种皮均呈现品种固有色泽,中部蒴果灌浆饱满,上部蒴果种子进入乳熟后期,下部有2~3个蒴果轻微炸裂。即芝麻终花后20天左右逐渐成熟,或打顶后25天左右成熟。
1、芝麻成熟的标志:植株由浓绿变为黄色或黄绿色,即芝麻终花20天左右,或打顶后25天左右,大部分叶片枯黄,脱落2/3以上,蒴果呈黄褐色,植株下部2-3个蒴果即将裂开,中、上部蒴果微黄青绿基本成熟,用手摇晃下部,蒴果有响声,籽粒呈现固有色泽,此时应及时收获。
上一篇: 那些作物秸秆适合做沼气原料?
下一篇: 为什么花生轮作能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