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松、耕翻。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的麦田,在旋耕的15cm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1年,破除犁底层。
2、少耕、免耕。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为此,对于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3、耙耢、镇压。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镇压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造成冬季黄苗死苗。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 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因此,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播种后应该及时镇压。
所谓整地就是地面处理,一般分耕前整地和耕后整地两部分。耕前整地主要是立即灭茬,尽量把雨季降水保蓄起来,同时对地面不平的于耕翻前削高填洼、增加平整度。耕后整地主要是进一步对土壤结块破碎,增加表层土壤紧密度和地面平整状态,在打畦之前、之后都可以根据需要整地。总体来说,整地要满足如下农艺要求:及时,以利于防旱保墒;表土层松软细碎,表土层下有一定的紧密度;工作深度要达到规定要求并保持深浅一致;地面平整,无漏耙、漏压现象。常用的整地机械是圆盘耙、钉齿耙、旋耕机等。
土壤深耕或深松使土质变松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是抗旱保墒的重要技术措施。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的麦田,在旋耕的15cm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或深松1年,破除犁底层。 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耙地。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镇压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还会造成播种后很快失墒,影响次生根的喷发和下扎,造成冬季黄苗死苗。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用,当耕层土壤 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到水分,提高麦苗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因此,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小麦播种后应该及时镇压。
上一篇: 梅花炭疽病是怎样的如何防治?
下一篇: 视诊的一般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