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选择晴天高温时段用药。因为害虫在冬季温度高时,其体内的酶活性大,就会大量食用农作物,并且呼吸强烈,如果这时候喷洒农药,就会最大程度上让害虫把农作物上药物带到体内,有利于发挥毒杀作用。
二是适当增加药量。在频繁使用农药的情况下,害虫对农药已经产生了很强的抗体。再加上温度越低农药的酶活性下降,害虫的致死率就会下降,所以在冬季适当增加用药量是必要的。农民朋友可根据气温的高低来确定用药量,但一般不超过常规用药量的50%。冬季施用农药时要严格按稀释倍数加水,不可随意加大或减少水的用量。
三是合理选用适宜冬季施用的农药。一般情况下,胃毒剂和触杀剂受温度的影响小些,内吸剂和熏蒸剂受温度的影响大些。如敌杀死、敌敌畏、乐果、甲胺磷等低温会明显影响杀虫效果。而溴氰菊酯、辛硫磷、石硫合剂等农药,在较低温下施用仍能发挥较好杀虫效果。
冬季低温时节使用除草剂,其显示效果的时间比高温时间施用要长得多,因此,用药后要耐心等待,只要药液喷到了位,一般不需重新喷药。
四是优先使用土农药。土农药价格低廉,缺点是容易产生药害。但果树冬季休眠期对农药抗性强间距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农药防治害虫,既经济又有效。
五是延长作物的安全间隔期。冬季农药的降解速度变慢,在作物体内的残存期也相对延长。防治蔬菜作物的病虫害时,应特别注意延长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答 :
合理选用农药
有些农药(如乐果等)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其药效随温度的下降而显着减弱,而有些农药(如氧化乐果等)则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即使在较低的温度(15℃以下)下,也能发挥其正常的杀虫作用。与氧化乐果相似的还有杀灭菊酯等,这种杀虫剂在低温(15℃)下的毒效反而比在高温(25℃)下更高。因此,冬春低温季节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要注意选用受温度影响较小的农药。
适当增加用药量
低温季节施用农药,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适当增加用药量,提高药液浓度,但不得超过“安全高浓度”(即不发生药害的最高允许用药量)。
改进施药方法
冬春季节防治棚室作物病虫害,尽量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如果采用喷雾法施药,要适当减少防治次数和喷液量,防止棚内湿度过大。
适当延长安全间隔期
低温季节,农药的降解速度慢,在作物体内残留的时间相对较长,必须适当延长作物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的天数(即安全间隔期),确保食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