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优质专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小麦

优质专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小麦纹枯病;小麦分蘖末期为纹枯病的防治适期,当田间病株率达15%时,可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40%杜邦福星(三嘧唑类)4毫升+50%多菌灵80~100克。以上药剂可以相互半量混配喷施,以提高药效。我省一般防治一次即可,如遇到低温多湿气候,一般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多而田间群体过大的地块,以及使用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病往往较严重。如果纹枯病仍有发展的态势,间隔7~10天再喷一次药。

二、小麦条锈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关键时期。要加强和完善条锈病监测和防治应急预案,继续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策略,要求早发现,早防治,绝不能造成蔓延危害。小麦拔节或孕穗期如果叶锈病发生,当田间平均病叶率达到0.5%~1%时应立即防治,决不能让其流行成灾。可选用12.5%烯唑醇,或20%三唑酮1500倍液、或锈特(25%丙环唑)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强调喷匀打透。同时兼治白粉病。

三、小麦吸浆虫;我省4月中下旬小麦孕穗期是吸浆虫化蛹盛期,此时正是防治吸浆虫的最佳时期。可亩用5%毒死蜱粉剂600~900克,配制成25~30公斤毒(沙)土,顺麦垄均匀撒施地表,撒毒土后浇水可提高药效。注意不要带露水撒药,并借助扫帚、树枝等器具将粘在麦叶上的毒土弹落在地面上,以充分发挥药效。

四、麦田杂草;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春季杂草以藜为主的麦田,小麦起身至拔节期,首先把握防治指标,杂草出土2~4叶期用药。然后针对不同杂草种类科学选用对路农药品种,一般可选用40%快灭灵(唑草酮)干悬浮剂4克+10%苯磺隆10克,或麦施达(459克/升双氟磺草胺+二甲四氯异辛酯悬浮剂)30~40毫升,或36%奔腾(22%唑草酮+14%苯磺隆)可湿性粉剂5克;以猪殃殃、麦家公、牛繁缕等为主的麦田,可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60~70毫升,或麦喜(5.8%双氟磺草胺+唑嘧磺草胺悬浮剂)10毫升,或使阔得(6.25%酰嘧磺隆+甲基碘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15~20克;以播娘蒿、荠菜、麦瓶草为主的麦田,可每亩用10%苯磺隆10克+56%二甲四氯钠盐100克(或72%2,4-D丁酯25~30毫升)相互合理混配使用。使用过2,4-D丁酯的药械要强调药械专用,任何时候再也不能用于喷阔叶作物。

在化学除草的同时,可针对麦田病害发生情况加入相应杀菌剂混合喷施,兼治纹枯病、早期白粉病等。田间一旦发现节节麦、野燕麦、雀麦、看麦娘等恶性禾本科杂草要及时人工拔除,要在小麦抽穗前彻底拔除干净,并带出田外处理,将其消灭在结籽之前。

五、一喷多防技术;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麦抽穗期至扬花期,吸浆虫开始羽化、产卵,小麦上部有吸浆虫产卵,中下部叶片有小麦蚜虫繁殖,并逐步向穗部转移危害。要及时防治吸浆虫和麦蚜,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50%辛硫磷、10%吡虫啉、5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毒死蜱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以上杀虫剂也可相互半量混配喷施,提高杀虫效果。同时,按1500~2000倍的稀释倍数加12.5%烯唑醇或25%戊唑醇,或按1000倍的稀释倍数加20%三唑酮或50%多菌灵等混合喷雾防治叶枯病、赤霉病、条锈病等,达到一喷多防、增产保产兼顾的效果。


优质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技术
1、小麦播种期及苗期.-抓好小麦播种期及苗期病虫害防治,有利于压低小麦病虫基数,也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此期防治重点一是以金针虫为主的地下害虫,二是以黑穗病、全蚀病为主的土传及种传病害,三是以灰飞虱、土蝗、蟋蟀为主的苗期害虫。防治措施主要有: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实行轮作倒茬,全蚀病或纹枯病发生重的地块尽量采取与棉花、蔬菜、甘薯等非寄主作物轮作2~3年的方法;③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④适期晚播,一般在10月10日左右播种能减轻病虫害。注意耕作播种时,病田与非病田必须分开作业,防止病菌传播;⑤种子处理及土壤处理。种子处理采用50%辛硫磷100~150毫升和20%三唑酮乳油30~35毫升,对水3~4千克,拌50千克种子。土壤处理是在造墒后,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3千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2.5千克或粉锈宁、多菌灵各1千克均匀撒于地表,然后旋耕整地;⑥小麦出苗后,注意地头地边的土蝗、蟋蟀每平方米达5头可进行喷雾防治。
2.返青-拔节期-此期重点是以防治麦田草、纹枯病、根腐病为主,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对麦田杂草在3月中下旬,667平方米用18%亿力5克或10%苯黄隆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进行喷雾。同时可加入20%三唑酮10毫升或50%多菌灵40克兼治病害。
3.孕穗~抽穗扬花期-此期防治重点以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对于吸浆虫每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达5头以上地块进行药剂防治,提倡蛹期和成虫期防治并重的原则。蛹期防治抓住小麦抽穗前的3~5天用药,采用拌毒土:菊酯类农药与辛硫磷1∶1混配200~250毫升,均匀的喷拌到25千克细沙中,与下午顺垄均匀撒入麦田,然后浇水。成虫期用药在小麦抽穗后扬花前进行,可用蚜虱净1000倍液;菊酯类于DDV1∶1混配1000倍液;快杀灵、益农神杀1000倍液与下午顺垄进行喷雾。麦蜘蛛可用1.8%虫螨克2500倍液进行喷雾。白粉病、锈病可667平方米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克或20%三唑酮乳油40~50毫升对水进行喷雾。小麦抽穗后至扬花前,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的连阴雨,应立即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667平方米75克对水20~30千克,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发生
4.灌浆期--此期是多种病虫为害的高峰期,也是防治关键期,重点是穗蚜、白粉病、锈病。由于此期各病虫发生时间相近,因此可进行病虫兼治。对于麦蚜以百穗蚜量达800头以上时要及时防治,并混配杀菌剂和叶面肥进行,达到一喷综防目的。如果用药后7~10天如白粉病、锈病的病茎率达30%以上的地块,应进行第二次喷施防病药物和叶面肥。推广药剂种类有:小麦赤霉病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67平方米75克;小麦蚜虫用10%吡虫啉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667平方米25~30克;菊酯类农药与辛硫磷1∶1混配667平方米60~80毫升;667平方米30毫升菊酯混配10克吡虫啉。小麦白粉病、锈病用20%三唑酮乳油667平方米40~50毫升;40%黑腥必克30~40克。667平方米用水量20~30千克,特别是病害严重地块药液要足,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