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态学原理
网箱养鱼虽然把鱼类限制在很小的空间,但借助于箱内外水体的不断交换,使网箱内的溶氧、氨氮等各项水质指标与网箱外的广大水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由于网箱中的水量与整个水域的水量相比是微乎其微,所以在水交换良好的网箱内,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与网箱外的大水域一致,这就使得网箱内的鱼群同样可以"享受"整个大水域良好的生态条件,使网箱内始终保持鱼类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生态生境。氧气充足,天然饵料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鱼类代谢活动中排出的废物、残饵和粪便均能及时地随水流向周围扩散、稀释、分解。因此,在网箱里只要保证足够的天然饵料或人工饵料,就能进行高密度养殖并获得高产。由此可知,网箱内良好的生态条件依赖于大水域本身的良好生态条件和水体交换,因此在选定网箱养鱼的水域时要对水域条件加以考察了解;在实施网箱养鱼时,关于网箱的形状、规格、网线粗度,网目大小、网箱的布置,以及日常管理中清洗网箱等,均要着眼于如何有利于网箱内外充分的水交换。
小体积网箱能比常规网箱有几倍之高的载鱼量,而不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其原因就在于小体积网箱有更高的换水率。网箱越小,其四周表面换水面积与体积之比也就越高,自然水流和鱼的游动所造成的水体交换率也就越高。例如一个1的小网箱和一个常规的鲤鱼网箱(5m×5m×2m)相比较,前者的侧面积与体积之比为4:1,而后者仅为08:1。而且,小体积网箱的长、宽的尺度都较小,在流速相同的条件下,水流穿过小尺度网箱所需的时间较短。因此,小网箱内水的更新速度快。
2、生理学原理
网箱把鱼类的活动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避免了凶猛鱼类的危害和风浪的袭击,使它们的活动量减少,降低了能量消耗,增加了营养积累,有利于生长和育肥。胡传林等(1980)进行了网箱内外鲢、鳙鱼种肌肉中磷酸肌酸含量、血红素(Hb)、血球比容(Ht)等生理指标和网箱内外鲢、鳙鱼种肌内生化成分的对比研究。磷酸肌酸是一种能提供高能量的磷酸化合物,在肌肉运动生理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行动敏捷或运动量增加时,需要更多的磷酸肌酸来提供能量。研究结果表明,网箱外鲢鱼种肌肉中磷酸肌酸的含量比网箱内的高37.5,鳙鱼种则高43.2%,若将鲢、鳙鱼种放入水槽中(流速为0.414m/s~0.591m/s),让其奋力顶水60min~120min,鲢鱼的磷酸肌酸含量比网箱内增加67.9%,鳙鱼增加53.5%;若在网箱中放入凶猛鱼类,则鲢鱼磷酸肌酸含量增高55%,鳙鱼增高34%。以上结果说明网箱内鲢、鳙鱼受到的干扰少,活动强度下降,能量的消耗也就少了。
上一篇: 怎样进行羊的杂交?
下一篇: 购买种子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