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秸秆还田的增产机理? 其他

秸秆还田的增产机理?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养分效应
  据宜君县2010—2012年三年推广保护性耕作和2012—2014年推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示范结果监测表明,小麦、玉米秸秆连续还田后,土壤全氮增加0.15g/kg,速效磷(P)增加21mg/kg,速效钾(k)增加235mg/kg。这充分说明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磷钾养分都有了增加,尤其以钾素的增加最为明显。这种氮磷钾养分的增加,促进了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作物增产。
  (二)改土效应
  据试验,小麦、玉米秸秆连续还田三年,土壤有机质增加0.7g/kg,容重降低0.05g/m3,孔隙度增加22%。证明新鲜有机质的加入对改良土壤具有重要作用,施入秸秆后,游离松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均有增加,前者形成的活性腐殖易分解,在作物营养上意义较大,后者在土壤结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这样,随着土壤团粒组成的改善,土壤三相比也相应的改善,气相液相增加,固相减少。通透性的改善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同时秸秆还田后,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充足的碳源,促进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高了土壤生物的活性。故而解决了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贫乏板结两大难题。
  (三)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效应
  农田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而秸秆还田后,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试验表明,秸秆还田具有保墒、调温、抑制杂草等多项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