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花蕾铃为什么脱落? 棉花

棉花蕾铃为什么脱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外因脱落

因风、雹、虫咬以及田间管理时的机械损伤,造成蕾铃脱落。减少蕾铃脱落的主要措施是:发生灾害后及时喷施新高脂膜,可防伤口腐溃,病毒感染,恢复植物生理元气,促进植物恢复生长。

二、没有受精

  开花时遇雨,不能受精,或遇36.5℃以上高温,花粉粒遭破坏而影响受精。减少蕾铃脱落的主要措施有:及时喷施新高脂膜+促花王3号,迫使顶稍营养回流,,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提高花粉受精质量,防病菌侵染。加强栽培管理,协调肥水供应,严防棉田荫蔽,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等。

三、生理脱落

  生理脱落约占蕾铃脱落总量的60%~70%,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和病虫危害,形成植株营养失调,蕾铃所需营养不足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根系发育不良,吸收水分、养分不足,棉株矮小黄弱,或因棉蚜、红蜘蛛为害,叶片制造养分少。防治措施:可用根施通+微肥灌根,诱导植株对土壤中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吸收、消化、释放,叶面喷施新高脂膜+杀虫剂防治。

2.密度和管理不当,群体和个体矛盾加剧,棉田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防治方法是:加强栽培管理,控制肥水供应,严防棉田荫蔽,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营养生长过旺,造成营养器官所需营养严重不足,可喷施促花王三号+棉花壮蒂灵,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提高花粉受精质量。控制抽条疯长,促使棉树生长机能向生殖机能转化,使棉桃营养输送导管变粗,提高棉桃膨大活力,提高抗性,保蕾、保铃、保桃,加快棉树循环现蕾,循环吐絮,提高纤维质量。

1 棉花蕾铃脱落的原因
1.1 光照影响 光是棉花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有些群体郁闭的棉田里,棉株中下部受光量少,光照不足,光合效率下降,使有机养料缺乏而产生落蕾落铃。
1.2 温度影响 温度是棉花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日平均气温低于20℃以下对棉株代谢有抑制作用,特别是光合作用受到抑制;而日平均气温高于32℃也会增加脱落,一方面是由于妨碍了棉叶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引起棉株体内养分亏缺;另一方面提高了棉株的呼吸强度,增加了棉株体内的有机养料消耗,减少蕾铃所需的有机养料的供应。
1.3 水分影响 土壤水分不足,影响根系对肥料吸收,高温、干旱使光合作用停止,而叶片呼吸消耗的养分增加,使棉株体内的养分物质倒流,导致蕾铃脱落。土壤水分过多,温度低,通气性差,使根的吸收能力下降,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使蕾铃脱落。
1.4 受粉不良 棉花开花期遇到高温(35℃以上),干旱(田间温度低于25%),使花粉丧失能力,蕾铃无法受粉而脱落。
1.5 花粉供应不足 棉株在养分供应不足肘,根据顶端优势原则,首先供应生长点,使结实器官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不同铃期蕾铃争夺养分的能力,依次为大铃大蕾,幼蕾幼铃,小蕾小铃,所以大蕾大铃脱落少,小蕾小铃脱落多。
1.6 施肥不当 肥料不足,脱落增加,施肥过量,特别是氮肥过多,使棉株旺长,赘芽丛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比例失调,也会引起中下部蕾铃大量脱落。
1.7 密度过大 叶枝繁茂,使棉田郁茂,光照不足,光合效率降低,养分供不上蕾铃生长的需要,使蕾铃脱落增加。
1.8 病虫害影晌 有的病虫害能影响棉株正常生理过程,有的直接伤害花、蕾和铃,造成大量脱落。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等。

 一、生理脱落

  生理脱落约占蕾铃脱落总量的60-70%,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和病虫危害,形成植株营养失调,蕾铃所需营养不足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根系发育不良,吸收水分、养分不足,棉株矮小黄弱,或因棉蚜、红蜘蛛为害,叶片制造养分少。

  2、密度和管理不当,群体和个体矛盾加剧,棉田荫蔽,通风透光不良,影响了叶片的光合作用。

  3、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营养生长过旺,造成营养器官所需营养严重不足才,从而形成“高大空”。

  二、机械脱落

  因风、雹、虫咬以及田间管理时的机械损伤,造成蕾铃脱落。

  三、没有受精

  开花时遇雨,不能受精,或遇36.5℃以上高温,花粉粒遭破坏而影响受精。

  减少蕾铃脱落的主要措施有:及时防治病虫害,加强栽培管理,协调肥水供应,严防棉田荫蔽,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