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孕穗期成片死亡的原因? 小麦

小麦孕穗期成片死亡的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在孕穗-抽穗期成片死亡,很容易拔出,而且根部发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防治?

临近小麦灌浆成熟期,部分麦地里往往会出现点片的白穗、干死现象。近看,麦穗细小,子粒干瘪,整个植株叶片发黄;拔起病株观察根茎部,可发现“黑膏药”状物。其实,这些都是小麦全蚀病造成的。小麦全蚀病就像 “非典”“禽流感”一样,具有传播性,危害重、传播快,一旦发生,不易根除,一般田块可导致减产10%~20%,重病田可导致减产近半,甚至绝收。麦田从零星发生到成片死亡一般仅需3年左右。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前期得病、后期露形的病害。灌浆期是全蚀病症状表现比较明显的时期。希望农民朋友对小麦全蚀病高度重视,并进行综合防治,以保证下年度小麦丰产丰收。  
小麦全蚀病病原菌为禾顶囊壳菌,病菌形成的菌丝体在植株病残体及带菌粪肥中越冬、越夏。病菌只浸染根部和茎基部1~2节。小麦播种后即可被浸染,陆续会出现苗枯、黑脚、黑膏药、白穗等症状。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受害,但以幼苗期和苗高15厘米时受害最为严重。病害发生的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连作重茬发病重;土壤沙质通气好、偏碱性发病重;土壤缺肥发病重;春季多雨,土壤湿度大易发病。小麦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据有关资料介绍,冬前和拔节期前感病的植株早期枯死,可造成绝产。小麦拔节期感病可减产71%~73%,孕穗、抽穗期感病可减产47.3%~50%,灌浆期感病可减产26%~29.7%。小麦全蚀病对产量的影响较大,5月初开始显现枯白穗症状的发病小麦损失均值为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