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病虫害较少,在温室栽培中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病毒病等,一旦发生就会给菜农造成很大的损失。
一、 灰霉病
灰霉病是越冬茬和秋冬茬温室西葫芦栽培中的主要病害,危害极大。
1、 症状:主要危害幼瓜。病菌从开败的花侵入,长出灰色霉层后,直侵入瓜条,造成脐部腐败。被危害的瓜条脐部变黄变软,萎蔫腐烂,病部密生灰色霉层。茎、叶接触病瓜后也可发病,大块腐烂并长有灰绿色毛。西葫芦灰霉病与化瓜在潮湿状况下的症状很相似,需详加分别,以免贻误防治时机。
2、 发病条件:由真菌侵染,气温在23℃,相对湿度大于94%时易发病。植株生长衰弱,低温寡照均可加重病害发生。
3、 综合防治:起垄覆盖,膜下暗灌,通风排湿,降低空气湿度。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植株生长过旺和徒长,培育健壮植株。激素沾花时加入速克灵进行预防。病害初起时用10%速克灵粉尘剂每亩1公斤喷粉,或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每7天1次,连喷3~4次。
二、 白粉病
1、 症状:苗期至收获期均能发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次之。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近圆形白色小粉斑,其后发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全叶布满白粉,发病后期白粉变黑。
2、 发病条件:白粉病10~25℃均可发病,20~25℃发病严重,植株徒长,管理粗放,高温干旱和高湿交替出现可诱使该病发生。
3、 综合防治:科学管理,避免干旱或干湿不均,培育健壮植株,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2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农抗120杀菌剂100ppm进行叶面喷雾,也可用百菌清烟剂或粉锈宁烟剂熏蒸。
三、 病毒病
1、 症状:在西葫芦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叶片受害后呈花叶或斑驳,重病株上部叶片呈鸡爪状,上具深绿色疱斑。果实受害导致畸形果,果面具瘤状突起而凹凸不平。病株矮小,结果少,甚至不结果。
2、 发病条件: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CMV)或甜瓜花叶病毒(MMV)等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所致。由棉蚜、桃蚜或汁液接触传染。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或邻近越冬菠菜、早播芹菜、莴苣等种植田,发病早且病害重。缺水、缺肥,植株抵抗力差,发病也会加重。一般露地西葫芦发病重于保护地西葫芦,保护地秋茬西葫芦重于春茬西葫芦。高温、干旱导致病害严重发生。
3、 综合防治:利用保护地栽培,提早播种或定植,可有效防止病毒病的危害;彻底铲除田间地头杂草,避开越冬蔬菜,及时防治蚜虫;苗期喷施83增抗剂100倍液,提高幼苗对病毒的抗性;发病初期喷施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的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有一定效果。
上一篇: 莴苣病虫害防控策略有哪些?
下一篇: 如何挑选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