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地膜覆盖增产基理
地膜覆盖通过影响太阳光能对地表的直接辐射以及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水、气、热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气、热状况,进而影响土壤的生物活性、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以及土壤中养分物质的转化与释放,最终影响土壤的肥力水平,加快了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能有效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调节作物生长季节,提高产量[4]。
(1)提高土温,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发育。地膜覆盖在玉米生长期间各土层温度都明显高于裸地平作。尤其在冬季地膜覆盖土壤温度显著高于无膜覆盖,且日变化幅度比较小。由此可见,地膜覆盖显著增温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只有在较高的太阳辐射强度下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而在冬季低温短日照情况下,地膜覆盖的增温作用有限[1]。也有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在高温季节具有降温作用[2],这是否具有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2)抗旱保墒。地膜覆盖控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增强土壤保水能力,表现在提高了表层土壤含水量,而深层土壤水分出现明显的耗竭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耕作层以下的水分毛细现象作用升提到耕作层,而地膜覆盖渗水性差影响了降水对土壤水的补充。
(3)改善土壤,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由于地膜的阻隔,化肥不易挥发,同时地膜 覆盖后,土壤温度高,水分含量稳定,为土壤微生物繁衍创造了条件,各种有益微生物增加,从而加速了土壤养分矿化,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中的有效养分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为作物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地膜覆盖增强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导致上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出现明显下降,中下层土壤有机质的差异不大。因此,要重视水肥的补充,尤其是有机肥的施用,以防止土壤肥力的下降。
(4)抑制或防治杂草。由于盖膜后,常形成膜内高温、高湿、缺氧条件,致使杂草不能丛生而死亡。
下一篇: 桃树保花保果的关键技术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