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播前麦种的处理。首先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特点选用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质小麦品种,小麦选好种子以后一定要在播前晒种,这是老百姓忽略最多的问题。要求晒两次,最少晒一次。第一次是在播种前一个月左右选在晴好的天气晒种,一般晒两天(注意在晒种时不要直接摊在水泥地上,以免把种子晒伤)。
第二次晒种是在播前三到五天进行。通过播前晒种的麦子播下以后出苗势强,苗壮,根系发达,抗病性,抗旱性以及分蘖率都要比不晒种的高很多。一般会提高30%左右。
2、整地。首先要进行土地深翻,深度最好在25到30公分。打破犁底层,使土壤上下通透,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小麦的抗旱性和抗寒性。翻过以后把地面耙平耙碎,力争做到上虚下实。
3、秸秆还田的地块一定要把秸秆粉碎,还要在犁地前浇一次水,加快秸秆的腐熟沤制。有条件的还可以加入一些碳酸氢铵或者过磷酸钙,以加快秸秆腐熟。再一个就是要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处理。用多菌灵,硝基苯处理,一亩地用五公斤;蜗牛用四聚乙醛和多聚乙醛2到3公斤撒施。
4、天气干旱的地区要在耕地播种前浇水,保证小麦足墒播种,保证小麦出苗的水分供给,使小麦一播全苗。
5、拌种。播前进行麦种拌种可以预防地下害虫和降低一些病害,诸如小麦全蚀病,锈病,纹枯病,黑穗病等的发生。拌种的麦子一定要进行晾晒,不能暴晒。
一、耕作整地 耕作整地的目的是使麦田达到耕层深厚,土壤中水、肥、气、热协调,土壤松紧适度,保水、保肥能力强,地面平整状况好,符合小麦播种要求,为全苗、壮苗及植株良好生长创造条件。这几年不深耕只旋耕的面积很大,连续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麦田,在旋耕的15厘米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水分下渗,土壤蓄水少,小麦后期容易早衰。应旋耕2~3年后耕翻1年,破除犁底层。另外,旋耕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再播种会发生播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所以应该注意旋耕后先耙耢,再播种。另外,播后镇压也很重要,通过调查,在去年干旱的情况下,播后镇压的麦田抗旱性强,因此提倡播后镇压。
二、适期播种 近几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认定的播期播种,常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冬季和早春冻害时有发生,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形势,冬小麦的播种适期应该比过去的适宜播种期适当推迟,根据计算和试验,冀中南麦区适宜播种期应在10月5~15日,冀东麦区适宜播种期为9月底。旱地小麦要注意适墒播种,如果9月下旬降雨需要抢墒播种,应注意适当降低播种量,避免形成旺苗。
三、适量播种 冬小麦麦田许多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播种量偏大的问题,造成群体偏大、冬前和春季旺长,茎秆细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早衰,产量不高等问题。
确定合理的播种量掌握的原则:一是品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的高低和适宜亩穗数的多少;二是播种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水浇地条件下,一般分蘖力强、成穗力高的品种,播期适宜和土壤肥力较高的条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种量宜少些,适期播种每亩8万~12万基本苗;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13万~18万基本苗;中肥地力基本苗适当多一点;晚播小麦要适当增加基本苗。旱地条件下,适期播种每亩15万基本苗。
四、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和根病 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没有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一是根病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2%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二是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三是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由于拌种对小麦出苗有影响,播种量应适当加大10%~15%。
五、播种后出苗不全 小麦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生缺苗,应及时补齐。主要方法包括:
1.补种。选择与缺苗地块相同的品种,先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浸种、催芽,或用2.5万倍的萘乙酸溶液或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浸泡12小时,晾干后播种,以利于出苗和生长。
2.移栽。对于来不及补种和补种后仍有缺苗的地块,可在小麦分蘖期选用同一品种壮苗进行移栽,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为宜,移栽后及时浇水和松土,移栽的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以利小麦缓苗和越冬。
1.注意品种选择,2.注意播种深,3.注意土壤墒情。
一、倒茬轮作。对小麦全蚀病、麦田禾本科杂草节节麦等发生较重的地块,要及早安排,采取与非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倒茬措施,可有效避免或减轻其危害。
二、适时播种,合理密植。为减轻苗期病虫危害,提高小麦产量,要适期播种,亩播量10-12.5公斤。
三、药剂拌种。具体方法如下:①全蚀病发生地块:用12.5%全蚀净(硅噻菌胺)乳剂20毫升或用10-20毫升适乐时加50-100毫升敌萎丹,对水200毫升拌麦种10-12.5公斤堆闷8小时播种一亩地,或者用0.8%消蚀净(戊•腈)悬乳种衣剂300克不用加水直接拌小麦种子9-12克,堆闷3-4小时或自然晾干后播种,可同时兼治黑穗病等根部侵染的病害。②小麦黑穗病发生地块: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03%-0.05%(有效成份)拌种,堆闷6小时;或用3%的苯醚甲环唑(敌委丹)20-30克,或2.5%咯菌腈(适乐时)15-20克,对水100毫升,拌麦种10公斤,堆闷3小时,可有效控制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③地下害虫发生较重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毫升,或50%辛硫磷乳油20毫升,对水0.5公斤,拌麦种10公斤,拌后堆闷2-3小时,晾干后播种,可兼治苗期土蝗和灰飞虱,减轻病毒病的发生。④在以上病害和虫害混发区,可选用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同时拌种,要注意先拌杀虫剂,闷种晾干再拌杀菌剂;先拌乳剂,待吸收晾干再拌粉剂。
1、选择高产、抗病、抗倒性强的品种。
2、在播种前无论是自留种还是购买的种子,要提前做好发芽试验,选择发芽率高、发芽势好的种子,同时要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
3、播种前要精细整地,要施足底肥。对秸秆还田的地块还要适当补充氮肥,防止苗期秸秆腐烂与麦苗争肥。
4、播种时一定要造好墒保证足墒下种。
5、播种时播量要适量,要根据种子的发芽情况、播期确定小麦合适播量,在适宜播期内一般播量在15公斤左右,以后每晚一天增加播量0.5公斤左右。
6、播种时下种深浅、覆土要一致,种子下种要均匀;播种时带有种肥的要种肥分开,防止肥料烧苗影响小麦出苗。
下一篇: 怎样进行射干药材的采收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