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鸡白痢如何预防?

鸡白痢如何预防?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控制鸡白痢病的发生,必须从如下具体措施入手。
①根据白痢病有垂直感染的特点,首先要从建立无白痢病种鸡群入手,所有留种雏鸡,必须来自健康鸡群种蛋。有条件的种鸡场。必须对种鸡进行白痢病的检疫工作,连续3次,每次间隔1个月。全部淘汰阳性反应鸡。以后每隔3个月重复检疫l次,直到连续两次为阴性反应以后,可改为每隔6~12个月检疫1次。
②种蛋在孵化前必须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具体方法参照种蛋消毒法)。
③加强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及清洁卫生工作,要求舍内环境干燥,温度稳定,密度适中,用具清洁,饲料配方合理。
④在有些鸡场对白痢病未完全控制的情况下,积极采取预防投药,也十分必要,按治疗用药量减半或最低治疗量,即可收到满意效果。
治疗方法如下。
①痢菌净。在饲料中混入0.01%~0.04%痢菌净,连喂6~7天,应注意药物与饲料充分拌匀。
②抗菌素也有一定疗效,如土霉素、四环素等,用量为每5公斤饲料中加入3~5克(如0.25克一片的药物,应加入12~20片),连服6~7天。也可按每只雏鸡每天喂20~30毫克计算,链霉素40万单位一支,溶于1000毫升水中,喂200只雏鸡,每日2次,连饮4~5天,也可收到满意效果。
③磺胺类药物。在饲料中混入0.5%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连用5天,也有一定疗效。

成年鸡白痢是一种危害成年产蛋鸡的呈慢性或隐性感染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菌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可经卵垂直传播,也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以及破损的皮肤伤口等途径水平传播。本病多发生于成年产蛋鸡开产前和产蛋高峰期,并且所产蛋高达1/3含有鸡白痢沙门氏菌,使得被污染的种蛋孵化率降低或孵出带菌雏鸡成为鸡场的主要传染源,给广大鸡场或养鸡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发病特点1.本病多发生于成年产蛋鸡的开产前以及产蛋高峰期,呈慢性经过或隐性感染,所产种蛋或商品蛋均含有大量的鸡白痢沙门氏菌,使得种蛋的孵化率下降,造成病菌的传播和疫情的扩散。2.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流行呈散发性或区域性。3.本病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死亡率不高,但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却很大。4.诱因:雏鸡的净化率,鸡群的饲养管理以及气候环境的应激均可诱发本病,尤其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净化率低的鸡群,因受各种应激的影响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更容易发生。临床症状处于产蛋高峰期的鸡群突然出现产蛋下降,且下降幅度比较大,有时经过几天时间可由90%下降到20%~30%不等,甚至停产;鸡群采食量下降,时而出现腹泻;鸡冠开始萎缩,不新鲜,上面经常可见到一些“白霜”,肉垂卷缩,并出现零星的死亡现象。种鸡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病理剖检病死鸡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卵泡和卵巢上,卵巢萎缩,成熟卵子较少;卵泡发生变色(呈黑褐色、灰绿色、淡绿色、黄绿色等)、变性(呈梨形、三角形、不规则形等)和变形(呈水样、菜汤样、油脂样等)的病变,又可见卵泡破裂,卵黄流入腹腔内而引起卵黄性腹膜炎。部分鸡可见关节的化脓性关节炎。预防措施 进雏时要从鸡白痢沙门氏菌的净化鸡场购雏,不要从没有种鸡群、外购种蛋进行孵化的场家购买鸡雏。有条件的鸡场和专业户饲养的商品蛋鸡在开产前进行鸡白痢净化,检出阳性鸡淘汰。在育雏期、开产前和产蛋高峰期潜泳相关的敏感药物来预防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感染。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做好相关的消毒工作,并且要调整饲养密度,通风换气,减少各种应激。药物治疗 在治疗本病时,要选用一些对鸡白痢沙门氏菌敏感的药物,同时用一些增蛋类等中西药配合治疗,补充一些电解多维来缓解应激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现推荐如下方案以供参考:(1)鸭疫巴杀(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增蛋类药物+电解多维(2)速服康/联磺杀菌王(按推荐剂量使用)+增蛋类药物+电解多维(3)头孢肠杆清+复方黄连素可溶性粉+增蛋类药物+电解多维

①痢菌净。在饲料中混入0.01%~0.04%痢菌净,连喂6~7天,应注意药物与饲料充分拌匀。
②抗菌素也有一定疗效,如土霉素、四环素等,用量为每5公斤饲料中加入3~5克(如0.25克一片的药物,应加入12~20片),连服6~7天。也可按每只雏鸡每天喂20~30毫克计算,链霉素40万单位一支,溶于1000毫升水中,喂200只雏鸡,每日2次,连饮4~5天,也可收到满意效果。
③磺胺类药物。在饲料中混入0.5%磺胺嘧啶或磺胺甲基嘧啶,连用5天,也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