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苗到结薯期管理
1、中耕培土两次:第一次在苗高5—10公分时进行,上土3—4公分,以灭草为主;第二次在现蕾前进行,要大量向苗根壅土,培土既宽又厚,达到6公分以上,结合追肥。
2、土壤湿度和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各时期对水份的要求结合实际进行适时灌溉。
3、病虫害的管理:晚疫病的是马铃薯的一种重要病害,当雨季开始一周,相对湿度大于85%,温度在 12℃ 左右时,晚疫病就可能发生;当田间零星植株(中心病株)的叶片(尤其是中下部叶片)的叶边内卷,象开水烫过一样,早上露水未干时,叶的背面有白色菌毛,将中心病株就地深埋或用“甲霜灵锰锌”、“雷多米尔”、“金雷多米尔”、“安克”等杀菌剂每隔7—10天交替喷施。
本地区马铃薯最容易受蚜虫、潜叶蝇等害虫危害。一旦田间发现有零星的蚜虫和潜叶蝇危害症状时,施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二、 结薯和膨大期管理
1、灌溉:在此时期适当的土壤湿度对块茎的快速生长和干物质形成非常必要,黑墒即可。
2、监测植株的养分及肥料,适时追肥:分析样品叶以了解其养分状况并检测出缺素状况。缺素可通过灌肥,根外施肥(叶面喷施),撒施来进行弥补。
3、拔除病株:从成长着的植株上辨别并拔除病株,生产种薯的田块内还应拔出杂株,这样可以防止下一代品种的混杂并拔除侵染源以避免病害在作物上的传播。永远记住:如果有疑问就将其拔除。
4、 块茎的成熟:此时应控制土壤湿度,干燥会造成土壤裂化,会导致病菌及虫害直接浸染块茎,而太潮湿则会引起田间烂薯。
三、适时收获
选在晴天收获。挖掘时土壤应保持湿润(以避免大土块擦伤)并用慢速收获以最大限度减少损伤。
上一篇: 防治白粉虱有何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