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小麦

稻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

①精种壮苗培育技术。针对现阶段稻茬小麦播种偏迟偏晚、播种质量差的问题,提高适期播种小麦比例和播种质量并配以适宜密度是实现超高产与高产的重要保证。黄淮麦区播期在10月25日,20-25万/亩基本苗能实现产量600公斤/亩以上。播种质量要求是“播深适宜、深浅一致、出苗均匀、苗量合理”。

②控氮补磷增钾高效管理技术。根据产量水平和品种类型合理确定施肥量、根据品质要求合理确定施肥比例、根据苗情和逆境特点合理追肥的控氮补磷增钾高效施肥技术。黄淮地区产量目标600公斤/亩以上中、强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6~20公斤/亩、拔节孕穗肥施用比例在40%以上,N︰P2O5︰K2O为1︰0.6~0.8︰0.6~0.8;黄淮地区产量目标500公斤/亩以上中筋小麦,适宜的施氮量为16~18公斤/亩,拔节孕穗肥施用在40%左右,N︰P2O5︰K2O为1︰0.5~0.6︰0.5~0.6;产量目标450公斤/亩以上弱筋小麦,施氮量以12~16公斤/亩为宜,拔节肥占20%左右,N︰P2O5︰K2O为1︰0.4~0.5︰0.4~0.5。

③综合抗逆促壮防早衰技术。调整播期和进行种子处理以减轻冻害发生的机率;根据病虫草害实际发生状况进行合理防治,改变以往单纯的以“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根据逆境发生特点选用适宜的缓解或补救技术;因品种类型合理化控增粒增重。

2、配套技术:

①水分管理技术。因区域、小麦生育期、天气状况节水灌溉、排水降湿,注重适时灌排,黄淮麦区灌水关键灌好齐苗水和拔节水。合理采用灌排方式,实现节水节本高效。

②生化剂应用技术。生长调节物质对专用小麦的产量和籽粒品质改善有效,但因专用型不同,效果不一样。采用矮壮丰、矮苗壮等拌种或喷施对中筋小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肥士特拌种对弱筋小麦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有利。对群体过大、有倒伏风险田块,应及时预防,如镇压控旺、施用生长调节剂等。在小麦春季冻害发生后,一是要在低温后2~3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的程度;二是对茎蘖受冻死亡率超过10%以上的麦田要及时追施恢复肥,可以争取动摇分蘖和后发生的高节位分蘖成穗,以挽回产量损失。花期前后喷施一次增产素、丰产灵、活力素等生长调节物质可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③病虫草害综合化保技术。选用安全、无(低)残留农药防治小麦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粘虫、蚜虫和麦田杂草。推广应用以麦作丰产、优质、保健栽培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坚持病虫害防治指标、科学使用农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作用的麦作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在肥料农药使用种类、使用浓度、时间、残留量方面按照《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保证产品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