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棉花 > 棉花伏期管理技术要点? 棉花

棉花伏期管理技术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加强肥水管理。由于蕾、铃增加,伏期又是棉花对肥水要求最迫切的时期,因此要追好花铃肥,以促进棉花蕾铃发育,一般亩追尿素15-20公斤,达到保蕾增铃防止蕾铃脱落和防早衰的目的。

  2.科学整枝。打顶时间遵循“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原则,打群尖应遵循“节够不等时,时到不等节”的原则。

  3.及时化控。对有旺长趋势的棉田,于初花期、盛花期亩用缩节安1.5-3克进行喷雾处理。

  4.培土防倒、抗旱、防早衰。及时中耕培土,遇旱浇水,遇涝开沟排涝,达到防旱、防早衰、抗倒伏的目的。

  5.及时防治病虫害。应抢晴天抓紧时间防治棉铃虫、盲蝽蟓和伏蚜。

1、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施肥时间于盛花期棉株下部坐住2个成铃时施用,一般亩施标氮10—15千克,若土壤肥力差,棉株长势弱,土壤墒情差,花铃肥应早施、重施、水施。做到“花施铃用”。为防止早衰、争结秋桃,增加铃重,有脱肥早衰趋势的棉田,于7月下旬至8月初,亩施标氮5千克左右,棉花后期因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可采取根外喷肥,喷2—3次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水溶液。  2、及时排灌。此期淮北地区往往处于伏旱,应根据天气情况、土壤墒情、棉株生育状况适时浇水。我省近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部分田块积水,应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棉铃危害。  3、适时精细整枝。一般田块于7月下旬打顶,控制顶端优势,避免出现无效果枝,使养分集中供给蕾铃生长的需要,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蕾铃脱落,增加铃重,促进早熟。打顶应摘除1叶1顶,对于后期长势较旺的棉田,上部果枝的晚蕾和无效花蕾较多时,可采用人工摘边心摘除晚蕾、及时打花叶、剪空枝、抹赘芽。  4、合理实行化控。在花铃期喷施1—2次缩节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棉株体内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分配,增强光合能力,简化后期整枝,防止贪青晚熟。  5、加强病虫的防治。棉花花铃期是伏蚜,棉铃虫、造桥虫、红叶茎枯病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时期,应加强病虫测报,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确保棉花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