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蔬菜生产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污染途径及防止措施? 其他蔬菜

蔬菜生产过程中主要有哪些污染途径及防止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蔬菜生产中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工业“三废”、城市垃圾、地膜以及农产晶运销过程中污染蔬菜的有害或有毒物质等。

1.农药污染: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禁用相关农药的政策和法规,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作物对农药的依赖性却越来越大。据统计,如果不使用农药,由于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将达到农产品总收入的40%以上;然后,滥用农药也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害,如导致害虫抗药性,引起新的病虫害大发生,污染农产品及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引起人畜中毒,等等。由于蔬菜生产周期短,病虫害多,用药频繁,且用药量很大,故造成的损失更为严重。

2.工业污染:工业废气、废水、废渣中含有二氧化硫、氟化物、氯、汞、铅、铜等20余种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物质,污染大气、水源和土壤。而处于城市郊区的多数蔬菜基地,受工业污染较严重,或直接使用工业废水灌溉,工业废渣作为肥料,或直接种植于受污染的土壤上,致使有害物质在蔬菜上积累残留。人畜食用后,造成慢性积累中毒。蔬菜与其他作物相比,对多种金属的富集量要大得多,在被污染的土地上种出的蔬菜,其有毒物质的含量可达到土壤中的3.6倍。工业“三废”已成为城市郊区蔬菜生产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3.化肥污染:化肥是蔬菜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但大量施用也会造成污染。如大量施用氮肥,不仅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还导致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蔬菜内大量积累,人食用后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长期食用,还有致癌作用。

措施
1.科学选用蔬菜生产基地:蔬菜基地必须选在远离城区,远离工业污染源,水质、土壤条件满足无公害生产要求的地方。

2.采用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上,尽量选用生物制剂农药,用来防治鳞翅目害虫。用抗菌素、新植霉素防治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及细菌性病害。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也可采用物理及人工防治。使用化学农药时,一定要按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选用,合理使用农药,做到既防治病虫害,又控制蔬菜上的农药残留在许可范围内。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农药,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且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精准施肥。在施肥时,尽量做到合理取土,送当地土肥站化验,再根据化验结果,由施肥专家提供配方,进行配肥、施肥。做到一地一取样,一样一化验,一地一配方,实现氮、磷、钾、微肥合理搭配,实现高产、优质、节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