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甘薯育苗,大田生长和藏贮期均有危害,病斑多在伤口上发生,呈现黑色至褐色、园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稍凹临。病薯变苦,不能食用。一般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浸种10分钟,亦可用50%多菌灵500-700浸苗2-3分钟,效果良好。
2:主要发生在贮藏期薯块上,软腐病菌首先从伤口侵入内部发展,破坏细胞的中介层,呈现软烂、多水、农民称“水烂”,受害薯肉呈现淡黄白色,并发出芳香酒味。防治方法可用50%-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浸薯块1-2次,效果良好。
3甘薯:又称甘薯烂根病,根系染病形成黑褐色斑,后变成黑色腐烂,叶片染病呈现萎蔫状,枯黄、脱落,薯块染病,呈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形成畸型薯,防治方法可采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喷雾2次,效果良好。
4甘薯:是重要检疫对象之一,成虫啃食甘薯幼芽、茎蔓和叶柄皮层并咬食块根呈小孔,严重时影响产量,防治方法:前期可用农地乐兑水淋薯头,或用600倍敌百虫加功夫的混合液喷薯一、紫番薯的品种。
一,把好育种关:
1,选用四年以上未种过甘薯、马铃薯的地块繁育薯种。
2,种薯要用夏薯,不用春薯留种。栽植夏薯不用苗床上的炕底苗,要从采苗圃或从春薯地剪蔓头。
3,育苗要用健康薯种,不用带病菌、病毒、虫卵的薯块。
4,育苗地要每年更换新地或更换新土,并在排种前耕翻晒土三周以上。
5,在排种前将薯种用55—57℃的温水浸泡5—10分钟,排种后用7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500倍液喷洒床面,然后覆土。
二,把好栽植关:
1,选用抗病、抗虫品种,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和甘薯用途,选用抗病虫品种。
2,轮作倒茬,与小麦、玉米、谷子、水稻、大豆、花生、棉花、烟草互相轮作,不与番茄、辣椒、马铃薯连作。
3,甘薯用地要选用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田块,起大垄栽培,达到大雨时随下随排,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高产的重要措施。
4,地膜覆盖栽培,不仅能提高甘薯产量20—30%,也是防病、防虫,提高品质的重要措施。
5,底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或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不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重施基肥、有机肥,加强管理,培育壮苗,有利于减轻病虫害。
6,提倡高剪苗,尽量不栽从苗床上拔的苗。
7,药液浸苗,100公斤水加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克、50%辛硫磷乳油150克,混合均匀,栽前将薯苗浸泡10分钟(药液浸至苗基部1/3—1/2处)。
8,穴施毒土,用5%茎线灵或灭线丹1.5千克加50%多菌灵1.5千克,兑干细土30千克拌匀,制成毒土,栽苗时每穴施毒土10克,然后灌水、栽苗、盖土、腹膜。
9,及时清除重病株、病叶、严重虫伤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病穴施药。
10,发现病虫害,对症用药,及时防治。(参照病虫害防治细则)
11,收薯后及时清洁田园,减少越冬病源和虫口基数。
三,把好贮藏关
1,适时收获,在当地日平均气温15℃左右为宜。过早薯窖内易受热害,过晚薯块易受冷害或霜冻,都利于病菌侵入。
2,薯窖消毒,甘薯进窖前,把薯窖用硫磺熏蒸一昼夜(15克/平方米)
3,薯块消毒,薯块入窖前用“红薯保鲜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浸泡,淋尽水后入窖。20—30天后再用以上药液喷洒薯堆。
4,严格控制温度,温度是甘薯贮藏的主要因素,要始终控制在10—13℃。低于8℃易受冷害,诱发病菌和其他病害。高于17℃,甘薯易发芽生根,且利于病菌的发生,容易“烧窖”。一但高于17℃时,要及时通风或喷水将温。
上一篇: 什么叫免疫?
下一篇: 甜瓜枯萎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