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防治关键时期
1、蛹期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50毫升或浆虫一灌灵乳油500毫升加水5公斤喷拌细砂土25公斤均匀撒施,撒后及时浇水。重发生麦田应适当增加药量。
2、成虫补治:用40%辛硫磷乳油每亩65毫升或菊酯类药剂每亩25毫升,兑水于傍晚常量喷雾,间隔2-3天,连喷3-5次。或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兑水2公斤喷在20公斤麦糠或细砂土上,下午均匀撒入麦田进行熏杀。
小麦吸浆虫以幼虫潜伏在小麦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其虫体很小,危害十分隐蔽,往年受害重的田块应注意及时防治。
小麦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深层土壤中结圆茧越冬,并且可以休眠多年。春季10厘米土温上升到7℃左右时(小麦拔节期)幼虫破茧向土壤表层移动,4月中旬小麦进入孕穗期时幼虫陆续在3厘米表土层中化蛹,4月下旬成虫羽化后先在地表活动,然后在麦穗上产卵,此时正值小麦抽穗扬花期。幼虫孵化后钻进麦穗颖壳内,咬破麦粒表皮取食。
针对吸浆虫只在小麦穗期危害穗粒,小麦抽穗前幼虫、蛹和成虫集中在土壤表层活动的特点,可以采取孕穗期撒药土、抽穗扬花期喷雾的方法防治。(1)撒药土。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250毫升加水2公斤,与20公斤细土拌匀制成药土,在露水干后撒入麦田,然后用竹竿或细绳振动麦株,使药土完全落于地表。施药时结合灌水效果更好。(2)抽穗期选用啶虫脒、吡虫啉、辛硫磷、菊酯类药喷雾防治,注意加足水量喷匀喷透,选傍晚施药。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害虫,它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或为害花器,造成疵粒、空壳,轻则减产20% — 50%,重则达60% — 90%,甚至颗粒无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综合历年普查,我县22个乡镇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2005年普查,发生面积达45.1万亩,其中达防治指标面积32.2万亩。2007年4月9日,县植保站在小铺乡西程寨村和桑村乡魏庄村重发生麦田挖土4样方(10×10×20cm),共淘出吸浆虫635头,平均每样方158.8头;镜检168头,其中休眠体49头,占29.2%;幼虫33头,占19.6%;前蛹69头,占41.1%;初蛹17头,占10.1%。通过镜检吸浆虫发育进度,现已上升地表开始化蛹;根据历期推算,4月18日左右开始羽化出土。最佳防治时期是化蛹盛期,蛹期防治要在4月20日前结束,离最佳防治时期仅有10天时间。各乡镇要立即组织广大干群,备好防治用药,确定防治区域,迅速开展防治工作。
防治指标:2头/样方(10×10×20cm)
防治方法:
1、蛹期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250—350毫升或浆虫一灌灵乳油500毫升加水5公斤喷拌细砂土25公斤均匀撒施,撒后及时浇水。重发生麦田应适当增加药量。
2、成虫补治:用40%辛硫磷乳油每亩65毫升或菊酯类药剂每亩25毫升,兑水于傍晚常量喷雾,间隔2-3天,连喷3-5次。或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兑水2公斤喷在20公斤麦糠或细砂土上,下午均匀撒入麦田进行熏杀。
具体防治方法:以中蛹期防治、成虫期防治相结合。
为什么强调中蛹期防治呢?因为中蛹期的吸浆虫处于地表3厘米左右,而原来越冬茧在5-10厘米深处,如果用药,药剂难以接触到虫体。到中蛹期时虫子上升到地表化蛹,最有利于防治。另外,吸浆虫羽化前,移动性差,防治效果好。所以这是第一个防治关键时期。
防治指标:每个样方有虫2头以上要进行蛹期防治和成虫期防治。
防治时间:小麦孕穗期(一般在4月下旬)。
防治方法:撒毒土。亩用2.5%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或10%辛拌磷颗粒剂2公斤或5%毒死蜱600-900克拌细土20-25公斤;随配随用(于无风傍晚均匀撒于土表然后浇水,提高防治效果。不可有露水时撒避免药剂沾在叶片)。
2、成虫期防治成虫期
防治时间性强,因为小麦吸浆虫从羽化出土产卵到死亡仅存活2-3天时间,一旦将卵产入,在用药就不能达到防治效果,一定要在小麦抽穗后到扬花期用药。所以这第二个防治时期也和关键。
防治指标:小麦抽穗期,手扒麦株一眼可见成虫2~3头或平均网捕10复次有虫30头左右时,即为喷药补治扫残适期。
防治时间:小麦抽穗后至扬花前(5月上旬)
上一篇: 怎样防治黄瓜菌核病?
下一篇: 五味子分为哪两种?